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舊影新景 一覽上海古今風貌

立報/本報訊 2012.09.04 00:00
【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博物館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合辦之「舊影新景-上海歷史風貌影像展」,4日在台博館展出近百幅上海舊日老照片和現代攝影作品。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說,本次展覽不同以往用史書、歷史訴說上海,採用照片方式呈現,利用新舊照片的對照,讓民眾對上海一百多年的變化一目了然。東西合璧 南北交融該展分為「一座城市的精彩」、「台灣人在上海」、「風姿綽約的衣」、「五湖四海的食」、「形形色色的住」和「與時俱進的行」六大主題,從食、衣、住、行等方面,展示上海自近代開埠以來,所形成海納百川的風格及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文化內涵。以食來說,1920年代的上海已出現數百家粵菜、川菜、蘇幫菜及上海本幫菜等大菜系的茶館、酒樓和西菜館。上海在飲食文化上最終形成了東西交融及南北互補的海派飲食特色,擁有全國各地的風味餐館和世界各地特色的餐飲店,堪稱中西飲食文化的博覽館。上海位處於長江三角洲地區,在大陸經濟文化發展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黃勇說,台灣近年來帶給上海的資訊及發展,及時填補上海及周遭地區的需求,因此除了展示出上海豐富多元的文化藝術及城市風貌外,也藉此增進兩岸交流。在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後,陸續有台灣人前往上海,如今到上海投資、創業和定居的台灣人越來越多。黃勇說,海派文化的特色就是大量接觸各式文化,不僅涵括全中國大陸、全亞洲,更包含全世界。上海既是吸納者,也是輸出者,海派文化的崛起,是特定時代和環境下的產物;上海以兼容並蓄的環境,使文化染上更多元的色彩。透過照片 對比時代風華台博館表示,展出的老照片中可看到1930年代上海時髦女士裝扮、上世紀的上海南京路街景、1937年上海市第十三屆集體婚禮盛況和1867年淞滬鐵路開通的歷史影像,對照今日仍存在的石庫門裏弄風情及1991年建造的上海南浦大橋夜景等,可窺得上海經歷160多年中西文化會通交融、移民文化交流後產生的風貌變化。「舊影新景-上海歷史風貌影像展」,即日起至10月28日於台博館二樓迴廊展出,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下午10點到5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