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汪建民 國慶煙火 Dcard大書

高鐵之美/姚仁喜操刀 新竹站呈現在地客家意象

欣傳媒/欣傳媒 2012.09.03 00:00

圖說:車站大廳兩側玻璃帷幕,賦予站內充足採光的同時,因受曲面屋頂包覆,還可進一步減少日光直射而造成空調的負荷。(記者林致婷攝)

欣傳媒 | 記者林致婷/專題報導

高鐵車站,終年人潮聚散,悲歡離合的場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輪播上演,有時它是異鄉遊子返鄉路的終點,有時是離家百里的起點,沒有國界地域之分,也無論經過多少的歲月,它始終是一個充滿人文與故事的地方,這一點不曾改變,但你是否曾經留意,站裡站外的一景一物,它的設計概念,它的建築美學,慢下腳步,投以更多的目光,或許你會對它,有更深刻的了解。

建築大師姚仁喜操刀 參加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高鐵沿線,由北往南,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總計六站,每一站的建築設計,都看得見在地文化特色,有的顯而易見,有的則是需要你用心體會,細心觀察。其中,由國際建築師姚仁喜操刀的新竹站,就曾獲選代表台灣參加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同時也獲得2006年台灣建築首獎,整體設計兼具人文關懷與地理特色,廣受各界好評。

巧妙融合客家傳統建築元素

新竹為客家的文化重鎮,高鐵新竹站的設計,橢圓形的車站主體,即擷取自客家傳統建築中「圍籠屋」的元素,巧妙的融合客家文化特色。此外,在外觀上,覆蓋於軌道及橢圓形車站主體之上,宛若風帆般平行四邊形的曲面屋頂,選用不鏽鋼板作為建材,強化高鐵現代科技意象的同時,也與新竹「科學城」的發展相互呼應。有不少民眾發揮想像力,以創意美學的角度,將這一塊曲面屋頂解讀為擋風的帽緣,也與有「風城」之稱的新竹,不謀而合。

曲面屋頂設計靈感大師把玩凹折名片而來

此外,屋頂曲面的設計靈感,其實來自於建築師姚仁喜,不經意地把玩凹折名片而來,而事實上,除了美學概念外,對應日照及新竹風等氣候因素也被列為考量,屋頂的曲面具有氣流導引作用,可減少地面行人受到當地新竹風之影響。車站大廳兩側玻璃帷幕,賦予站內充足採光的同時,因受曲面屋頂包覆,還可進一步減少日光直射而造成空調的負荷。

站內玻璃地坪空橋從「傳統」通往「未來」之橋

不只是外觀設計,在地文化特色與功能性兼具,站內更是精彩,站內連接南下北上的玻璃地坪空橋,不只是在尖峰時刻,發揮南下北上旅客分流疏散的效果,還能讓走錯的旅客快速穿越。透明玻璃與鋼骨結構交織出的時尚感,更是讓它成了新人拍攝婚紗的「鵲橋」。

同時,空橋的這一頭,北上方向電扶梯旁,由本土藝術家蔡根所設計的「傳統之牆」,以磚瓦、木頭、石頭、蓑衣、草繩等各種傳統元素組合而成,呈現出新竹地方特色及傳統客家文化風貌,設計手法則是以「水平疊砌」的方式來表達「傳統」的意象。而穿越空橋走向南下,則可通往「未來」。

另一頭南下方向,則有旅美藝術家盛姍姍操刀的「未來之牆」,以新竹傳統工藝材料「玻璃」為元素,以人工吹製的長條玻璃管,構築出「竹」的形體,同時佐以佈滿條狀簍空的鋁板,傳達出充滿未來感的條碼意象,而與其交錯並列的則是印有倉頡部首,表達人類的文明,整體「縱向」的設計,則象徵著傳承。

平均每日乘客流量最低11,000至12,000人次,最高15,000至20,000人次,儘管並非北中南的重點大站,但也因為新竹科學園區及擁有城隍廟等觀光景點,成就出高流量的載客人次,無論你是天天進出往返的通勤族、年節返鄉的游子,或是偶然與它相遇的觀光客,放慢腳步,用心觀察,也許你會發現,原來台灣高鐵這麼美。

【延伸資訊】台灣高鐵:www.thsrc.com.tw/新竹站:新竹縣竹北市高鐵七路6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