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美蘇太空戰/阿波羅11登月成功 奠定美太空盟主地位

自由時報/ 2012.08.27 00:00
編譯陳成良/特譯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上午九時三十二分,一枚兩千九百噸的「農神五號」(Saturn V)火箭載運著「哥倫比亞號」指揮艙和人類夢想,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這項「阿波羅十一號」(Apollo11)登月任務,指揮官是當時三十八歲的前海軍飛行員阿姆斯壯,目的地是月球「寧靜海」。

對全球六億觀眾而言,這是一項非凡的太空探索之旅,但對美國而言,此舉是一場冷戰演練,是為了實現甘迺迪總統八年前發下的豪語:美國航太總署(NASA)可超越蘇聯的太空計畫,十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

登月故事要從美蘇兩國的太空競賽(一九五七至七五年)說起。五七年十月,蘇聯在十月革命屆滿四十週年之際,發射世界首枚人造衛星「史普尼克號」;一個月後,「史普尼克二號」載著莫斯科街頭撿來的雜種母狗「萊卡」,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進一步擴大蘇聯在太空競賽中的領先優勢。

在史普尼克號發射成功後四個月,美國經過數次失敗,終於發射自己首顆人造衛星「探索者一號」(Explorer I)。六一年一月,美國迎頭趕上,將一隻三歲黑猩猩「漢姆」(Ham)送上太空。但同年四月,莫斯科隨即還以顏色,發射「東方一號」火箭,讓二十七歲太空人加加林成為首位進入太空飛行、從太空俯瞰地球的人類。當時莫斯科宣稱,此進展是共產主義優於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的象徵。

加加林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類,加深美國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的恐懼。甘迺迪總統不但下定決心,六一年五月二十五日在國會發表歷史性演說,正式啟動阿波羅計畫,希望能在十年內將美國人送上月球。甘迺迪說:「在這個十年結束前,我們的國家應致力於實現將人送上月球,並使其安全返回地球這一目標。」

拜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成立的航太總署(NASA)、太空人及兩百五十億美元(估計現值一千一百五十億美元)經費之賜,甘迺迪實現心願。從六九年七月到七二年十二月,美國將十二名太空人分六批陸續送上月球,在月球插上六面星條旗。阿波羅計畫成功不僅在政治上產生廣泛影響,而且在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工程管理水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也使美國打敗蘇聯成為太空盟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