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國PMI跌至47.8 經濟持續探底

自由時報/ 2012.08.24 00:00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匯豐八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跌至九個月最低,可能迫使中國政府採取更多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以提振經濟。分析師表示,這些刺激措施或許能在短期內提振中國經濟成長,但長期而言可能產生諸多副作用。

匯豐八月中國PMI指數初值跌至四十七.八,為連續第十個月處於萎縮,低於七月的終值四十九.三。在分項部分,八月新出口訂單指數降至四十四.七,低於七月的四十六.七,創二○○九年三月以來最低。八月就業指數則持平於四十七.七,為連續第六個月處於萎縮。

中國第二季GDP成長放緩至七.六%,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GDP成長可能連續第七季放緩,迫使中國政府在兩次降息和同意更多投資案後,得端出更多刺激措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週三暗示,仍可能調整利率和存準率。

匯豐亞洲經濟研究部門共同主管紐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我們仍認為中國經濟在第四季會升溫,但聲稱谷底已落在第二季,這種看法過於樂觀。」

全球經濟集團中國經濟學家索頓(Alistair Thornton)也認為,中國經濟仍在尋求底部,「中國經濟很可能在第三季才觸底,而非第二季」。

中國多個地方政府最近公布人民幣數兆元的刺激措施,天津市宣布,為因應成長放緩,未來四年將斥資人民幣一.五兆元(約二三六○億美元)提振十個產業。重慶市和廣東省日前宣布,將推出人民幣一.五兆和一兆元刺激措施。武漢、寧波和貴州等城市,最近幾週也推出類似計畫。

標準普爾指出,龐大的公共支出可能在短期內提振中國經濟成長,但不確定能為中國經濟帶來長期利益,因中國地方政府執行一些公共建設的效率令人擔心,浪費的投資甚至會在未來帶來惡果。

標普在報告中指出,「新刺激措施可能導致中國政府和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惡化,提高未來的融資成本」,且新刺激措施也無助中國平衡成長模式,中國目前高度依賴出口和固定投資來帶動成長,且主要由國營企業來執行。

標普表示,中國在二○○八年提出人民幣四兆元的刺激措施,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國營企業,在新一輪刺激措施後,依賴程度將惡化;這將降低家庭收入占GDP比重,並進一步削弱國內消費在經濟上的重要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