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嘯之後,社區災難防範成了一門顯學,尤其是氣候異常,瞬間雨量常常破了百年紀錄。台灣不只是低漥地區淹水,都會區下水道宣洩不及時,也常陸路成水路。
南北狹長的台灣,南部烏雲密布時,北部說不定是風和日麗。這十幾年來,單一個颱風假放不放,都讓人灰頭土臉,如何去面對更險峻的風災?
台南是平原地形,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一都是淹水區。治水的計畫,就得照著地理、水文和一般住民的聚落加以規劃,常常看見民意代表要求加裝抽水機,其實以目前台灣所面臨的災情,不是只有加設抽水機就能萬無一失。
抽水機和堤岸是人工式的防災工事,更重要的軟體是,社區內的住民對災難的知識和如何自救的演練。
台南市要投入十六億治水,各處的說明會一一開設,但投入治水措施的不能只有「公部門」,否則災難來時的「撤離」、「警示」就會援馳不及。
面對台南都市發展的過程,完整地記錄台南防災地圖。惟有認真地面對居住的所在,敬重災難的生命的歷程,尊敬大自然才不會只是閒話一句。(趙卿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