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觀念平台-性、謊言、任意門

中時電子報/趙哲聖 2012.08.21 00:00
一九八九年,導演史蒂芬索德勃以小成本,拍攝了《性、謊言、錄影帶》一鳴驚人的電影作品;內容為一支錄影帶,紀錄了男女間因為性事所呈現的真實與謊言,片中演員都在鏡頭前微笑或告白,觀眾卻難找出背後真相…。

有著相似元素,所謂的夜店小開,富商二代李宗瑞,自己在房間架設鏡頭,設局偷拍了他與許多女子的限制級畫面,儲存在電腦中,成為一部封閉與私有的檔案故事。由於受害人的報案,在警察考證及大眾傳媒的報導後,這些圍繞著「性」的數位圖檔,經由光碟或隨身碟載具拷貝,網路「下載點」散播,成了一場真實與無辜演員的「謊言」大集合,從非主流院線片,一下子成為熱門的主戲碼。怎麼會有這樣的發展?

首先,資訊「載具」本質的改變,加速傳播的速度與廣度。十多年前,電影故事陳述的錄影帶為線性與類比的格式,靠這樣的載具傳遞,拷貝時間慢,影音效果隨拷貝次數遞減,不容易快速傳播。而李宗瑞的數位檔案,透過取樣複製,失真率極低,隨著科技匯流與網路普及,智慧型手機與社群網站傳播,只要用關鍵字與圖片搜尋,一下子就呈現在「有意或無意」的資訊漫遊者眼前。

攝影機是中性的,數位檔案是冷感的,但卻因為圍繞在「性」字上,而成了某些人偷窺的意向。但這樣「不能說的祕密」行為中,卻因為大眾媒體刻意的報導,而開啟了這扇偷窺的「任意門」。

透過影像馬賽克的再現,配合著無數文字線索的提示,看似保護隱藏者的肖像權,卻又更加說服「觀看事件」本身的真實性。這是媒體對於閱讀者的一種「霸權意識型態」,藉著影像猜猜看,操弄著「侵入性與強迫性」思考。

因為部分大眾媒體以窺伺手法來處理李宗瑞的事件,原本無意的觀眾,像是被拉進那些不曾去過的夜店生活;甚至坐在他精心巧設的偷窺房一樣觀看。而一些我們不必知道的夜生活次文化,如同置入行銷般,將這個加害人與那些被害者及捲入的社交名媛、演員、歌星或主播們的情事,包裝成一場謊言與真實的戲碼。

頗具玩味的是,涉入者極力撇清與說明的同時,觀眾似乎更關心偷拍淫照到底長什麼樣?網友們成為網路任意門中搜尋下載點的「大雄」們(日本動漫畫哆啦A夢中穿梭虛擬任意門的主角),於是乎,APP程式、合成照片、病毒檔案,或是封包下載點,成為破壞隱私與偷窺情事的道具。

性與謊言,製造了多樣性別關係的文本特性,大眾媒體在建構的過程中,需要格外小心,因為,隱藏在後現代精神中:拼貼、仿真,與多重身分的「下載點」特性,早取代傳統「錄影帶」向度。因此,我們需要特別注意,媒體所呈現的資訊文本能被活生生的數位化閱聽人「取用」到何種程度?否則,任意門一開,後果難料。

(作者為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