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片循《賽德克》行銷 搏感情衝票房

中時電子報/林志勳/特稿 2012.08.21 00:00
近年國片票房動輒數千萬起跳,除本身質的提升,宣傳行銷是刺激票房成長的最大功臣,國片行銷發展出台灣特有的馬拉松式掃街拜票法,宣傳期2、3個月起跳是基本盤,導演和演員全力配合跑各種宣傳活動,從上映前的校園、簽名會到上映後的映後座談都親力親為,務必做到「大量曝光」、「跟民眾搏感情」。

國片「票房之王」《賽德克.巴萊》日前獲2012行銷傳播卓越獎的金獎,是國片宣傳行銷最佳案例,導演魏德聖跑遍全台,映後座談、簽名會加總破百場,演員林慶台、大慶、羅美玲等人團結宣傳電影,加上片方與媒體互動好,票房亮眼,宣傳期從去年9月威尼斯影展首映至日前衛視電影台首播,超過1年時間。

《阿信》足跡遍及北中南

寫下3.17億票房的《陣頭》宣傳期長9個月,宣傳活動破百場,負責宣傳的傳影互動表示:「除台北、高雄,導演和演員去了西螺、台東等較少會宣傳的城市,雖然累,看到票房就值得。」《翻滾吧!阿信》的牽猴子整合行銷說:「宣傳行銷是最後推電影一把的關鍵,目的就是讓電影院充滿觀眾。」《阿信》宣傳期長4個月,導演林育賢、演員彭于晏等人共跑北中南大小活動50多場,票房也超過8000萬。

國片積極行銷宣傳壓縮到港片、大陸片在台票房,撇開片型是否符合台灣口味,台灣觀眾與國片導演、演員近距離接觸,無形間拉近與明星距離,讓大眾感受到國片「搏感情」誠意,相較之下,港陸片行銷宣傳發揮空間有限,兩地演員訪台時間短,效應和維持影迷討論熱度有限,有的演員不來台,宣傳管道只剩下廣告,冷清直接影響票房。

港陸片票房差強人意

《逆戰》、《轉生術》等今年幾部大陸、香港票房創紀錄的華語片,在台上映票房都差強人意,大陸、香港片行銷手法無法因應國片新型態宣傳策略做調整,是近年屢敗給國片的關鍵因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