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堅不應酬 宋培民靠守信闖印尼

中央社/ 2012.08.17 00:00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雅加達特稿)「要有信用才能生存」。迪化街出身的印尼紡織大亨宋培民談到在印尼的經商之道,這也是他近40年來可以堅持「不喝酒、不應酬」而能在印尼打下大片江山的原因。

記者前往在雅加達近郊茂物(Bogor)的紡織工廠,數千名員工的工廠裡盡是震天價響的機器運作聲,宋培民親自帶著記者穿梭在占地10多甲迷宮般的偌大廠區裡,從蒸氣廠、原料廠、裁縫廠、實驗室到成品展示間,細細解說廠區一景一物。

1970年代,因為台灣成衣事業成本節節高升,宋培民家族毅然前往印尼發展,迄今已近40個年頭,企業發展形成「一條龍」,從原料、紡絲、織布、染整到成衣,通通自己來。

有別於傳統的成衣廠,宋培民的工廠也替德國知名衣服品牌代工,走高品質、高單價路線,像是百貨公司裡看的到的歐洲品牌羽絨衣,都是從這裡出口。

「信用,就是要有信用才能生存」。談到在印尼近40年的經商之道,宋培民說,他秉持父執輩做生意的原則,講究信用,不拖欠貨款,「開出去的票一定是鐵票」,所以當1998年發生金融風暴時,沒有一家供應商急著向他要錢。

他自豪說,由於他的信用良好,即使到現在向台灣購買成衣原料都不需開信用狀。

談到台商赴印尼發展,長期觀察印尼市場的宋培民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說,「(勞動力)便宜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品質和創新」,若只是仰賴印尼的廉價勞動力,將來很難和其他人競爭。

他也提醒,印尼和大陸不同,對於工業區有配套規劃,如果台商只是一昧的把大陸那一套搬到印尼來,以為幾年過後就可以變賣土地賺錢,結果可能會大失所望。

談到印尼勞動力的素質,宋培民說,印尼工人普遍都天性善良,個性老實,不會想要搞花樣,只要訓練得當,熟能生巧後,印尼勞工的產量也很可觀。

宋培民指著當年工廠開張時,當時的印尼總統蘇哈托前來剪綵時留下的照片紀錄,他對於印尼經商前景信心滿滿,並鼓勵其他有志前來印尼開疆拓土的台商,「只要肯做、好好做,即使是小企業也能賺到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