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學生懷孕處理 老師不必一手包

立報/史倩玲 2012.08.15 00:00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由於社會風氣轉變以及學生性生理早熟,學生發生非預期懷孕的情況愈來愈多。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代秘書長林郁晏表示,當學生懷孕時,老師應該引進社福等其他資源,不用一手包辦所有事務。許多年輕老師或是男老師因為沒有懷孕經驗,完全不了解懷孕時的心理、生理變化,因此在學生懷孕應該提供什麼協助時,容易失去章法,甚至會出現許多負面想法。林郁晏指出,當老師面對青少女懷孕時出現負面觀點或是因為顧慮學校,將懷孕事件視為麻煩,會直接影響對學生懷孕事件的處理態度。部分老師會為了快速解決麻煩,而直接說服父母將懷孕學生帶回管教,或建議學生直接人工中止懷孕。但草率的處理,不但剝奪了學生的受教權,也忽略懷孕事件對於青少女的長遠影響以及學習生命經驗的機會。而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學校應積極維護懷孕學生的受教權,並提供必要的協助。校園不友善 隱匿實情林郁晏還表示,若學校對於懷孕學生不友善,日後懷孕學生會因為害怕同學老師歧視而不敢告知,或是不再到學校上課。因此,學校建立對懷孕學生的友善支援環境相當重要。根據「學校輔導及處理學生懷孕事件注意事項」第三條規定,學校預防及處理學生懷孕事件應設立專用信箱、電話或電子郵件帳號,並由專人負責管理。林郁晏指出,學校以及老師應該透過各種集會或教學時,宣傳專線、信箱設立的精神以及使用方法,提供學生友善並保護隱私的求助方式,而不是預期學生能主動向老師或學校求助。林郁晏分析,青少女是高危險的姙娠族群,這是因為青少女的身體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許多合併症狀發生率比育齡婦女來得高,加上有些青少女是面臨生產時才知道自己懷孕,因此營養狀況可能不佳,很可能產下體重過低的新生兒。另外,懷孕對於青少女不僅有生理上的影響,也會帶來心理的罪惡感以及許多負面影響,而這些衝擊很可能延續多年,因此更需特別注意。校外資源 專業協助在第一線得知學生懷孕的老師,也不需要急著將所有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林郁晏指出,懷孕學生涉及許多後續處理問題,包括心理、生理、教育、法令等等,老師無法提供全方面的諮詢,此時應主動找尋校內外其他資源,如相關社福團體才能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另外,學校在處理懷孕學生個案時,也不只是輔導室或導師的責任,應該由校長擔任召集人成立個案專責處理小組,統籌協助處理懷孕學生後續事宜。學生處理小組成員應該包含學生課業、學習環境等密切相關的處室主管,如輔導室、校護、教務處、訓導處、總務處、會計室代表及導師。林郁晏指出,校方可以考量個案情形,聘請校外專業人士擔任小組成員。而處理小組應定期召開會議,依照懷孕學生個案需求訂定以及修正輔導計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