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廣東客家人 「書」說台語美

自由時報/ 2012.08.14 00:00
愛上台語 黃永茂自費自編

〔自由時報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五福國中退休理化老師黃永茂是廣東客家人,七歲那年舉家搭船欲移民新加坡,卻因船難意外漂流來台,與嘉義布袋人張牡丹結婚後,常聽耆老說台灣歇後語而愛上台語之美,自費自編「台灣孽恝仔話」及「臺語之美」,當作善書送人,希望台灣新生代個個都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

已七十歲的黃永茂於八十八年退休後,在高師大擔任「樂齡大學」講師,並持續在長青中心向台語專家請益,廣泛閱讀各類文獻,九十年先完成「台灣孽恝仔話」,「印五百本攏乎親戚好友搶了了,已經絕版啊」。

黃永茂感受到這股熱情,再接再厲繼續深入研究,全部自己電腦打字、排版,歷經十一年努力,今年六月終於完成「臺語之美」,如今已兩刷共兩千本,將贈送三百五十本給高雄市教育局分發到各級學校。

黃永茂感嘆說:「我帶孫仔去診所看病,竟然有醫生袂曉講台語,連爸爸媽媽教囝仔,嘛攏毋講台語,聽著真艱苦。」所以黃永茂都以台語教子孫,但他也沒忘本,以客家話跟已高齡近百歲的父母交談。

黃永茂強調,台語就是「河洛話」,亦即古中國的中原正統文化,如今日語的「山水」、「勉勵」、「友人」、「優勢」等發音,都和台語相似,證明其歷史淵源。

因為研究得透徹,黃永茂隨時都能將台灣諺語朗朗上口,例如「無二步七仔,毋敢過虎尾溪」(喻沒把握,不要輕意冒險)、「在生食一粒豆,較贏死了拜豬頭」(喻子孫要克盡孝道,勝過祭禮之豐)。

黃永茂強調,他幼時生活困苦,認為要用功讀書才能改善家計,所以如果年輕學子能多學一種語言,就是多一種謀生工具,尤其台語絕不能偏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