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蘇蔡「雙太陽」的競爭力!

美麗島電子報/蘇蔡「雙太陽」的競爭力! 2012.08.09 00:00
最近,民進黨隨著「小英基金會」的成立與其「想想論壇」的出刊而展現不同以往的新風貌,先是對攸關臺商人身分安全保障、國際仲裁、中資來臺法制化的第八次「江陳會」,採取「文批不武鬥」的務實政治策略,並延攬具兩岸事務與國際經貿專長的洪財隆博士擔任甫成立的中國事務部主任角色,意味著蘇主席現階段的兩岸政策走向正側重積極、正面的兩岸經貿議題發展,試圖改變從前民進黨「重政治輕經濟」的老舊印象,「對中策略」也調整「逢中必反」的抗爭路線,走向更理性、務實且靈活的路線發展。 此外,民進黨也將準備召開「open studio (開放工作室)」政策論壇,首場題目設定為「認識中國」,負責籌劃的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表示,過去黨內舉行論壇時,相關內容都不被媒體報導,但未來open studio將採取開放模式,透過網路讓更多人參與,進而讓各種聲音有機會內化成民進黨的政策元素。外界解讀,這是與蔡英文「想想論壇」互別苗頭的主導議題之爭,蘇主席此時推出「認識中國」的議題,正是想在中共十八大的權力交接時期,展現民進黨有能力處理、面對兩岸議題的趨勢變化與發展,而蔡英文的想法與聲音也只是代表民進黨內的某種「說法」,未必就是黨的立場與主張。 顯然,蘇蔡之間從議題主導權、兩岸話語權到黨意的正統性都在做競爭,「兩個太陽」的政治角力賽從此展開較勁,爭的就是2016總統大選的「代表權」。這是「兄妹登山各自努力」的良性競爭,是民進黨內多元意見可以蓬勃發展、暢所欲言的整合平台,蘇蔡雙主軸的競爭關係正提供了黨內同志各擁山頭的百家爭鳴政治發展空間,這對目前民進黨內派系林立與兩岸路線莫衷一是的政治生態而言,毋寧是最具競爭爆發力的平衡力量。 長期以來,民進黨在朝野政局最大的特色是「議題設定」的主導權,但在陳水扁前總統執政時期因為電視名嘴與部分媒體的政治操弄,導致民進黨的議題主導能力逐漸弱化,再加上馬英九執政時期藉由司法議題的不當介入政治,動輒把陳水扁及其家人案件當作政治提款機來加以消費,如今又用鋪天蓋地的檢調辦案鎖定民進黨雲、嘉與高雄執政的縣市長涉及貪瀆來轉移林益世案件的政治焦點,讓民進黨的議題主導能力更難發揮,此時的民進黨必須創造出殺出重圍的主導議題發展空間,才能在台灣政局的政治舞台站穩腳步,發揮有效制衡國民黨的厚實力量。因此,蘇蔡之爭意外發展出「雙主軸」、「雙論壇」的政治對壘發聲機會,在雙方互不相讓的較勁發展下,必能激起一番政治火花,讓民進黨有機會重掌議題設定的主導權。 其實,蔡蘇之爭是必然的發展,目前來看這未必是破壞黨內團結的惡性競爭,反而可能是讓民進黨重新蛻變、轉型的政治途徑。蘇主席能夠重視兩岸議題,並重用洪財隆博士的專業與專長,對中策略也能採務實理性的處理方針,避免逢中必反的膝蓋反應,縱使只是側重形象管理的包裝行銷方式的調整,但的確是民進黨方法靈活對中策略改變的一大步,相當不容易。然而,蔡英文能否藉由其政治制高點,擺脫民進黨傳統的政治包袱與設限,「想想」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下一步,提出解開民、共對話政治僵局的新思想與新方向,搭建一條謝長廷所主張的民進黨與中國的溝通平台、交流管道?這就是蔡英文可以與蘇貞昌相競爭的「新動力」,沒有擔任黨主席的政治束縛比較少,開創力比較大,蔡英文不是沒有機會藉此超越蘇貞昌,而蘇貞昌也不是沒有空間找到解開兩岸政治罩門的機會。 我們樂見蘇蔡的良性競爭,我們更願意看到蘇蔡在不同位置上可以展現不同的政治領導力與政治高度來正視民、共對話的政治僵局與困境,那麼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就是蘇蔡之間的政治距離有多遠的問題了!兩強相爭,未必有一傷或全輸,怕的是兩強沒有包容力、沒有開創性,那才是無解的政治結局,不是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