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重建之路 顯現小校技藝資源不足

立報/許純鳳 2012.07.29 00:00
【記者許純鳳側寫】3年前的莫拉克風災,重創高雄、南投、嘉義等地,民間和官方協助當地重建的成果展,卻也暴露偏鄉小校的困境,技藝資源不足的問題竟是透過風災重建資源而獲得紓困,很諷刺的是,倘若沒有這場風災,是否就此埋沒偏鄉孩童的才能呢?4年前,南投縣桐林國小成立「快樂森巴鼓隊」,不過,學校沒有經費買鼓具,學生們只好暫時以地板或桌椅代替大鼓;同樣地,去年初高雄市甲仙國小成立拔河隊,也是沒有經費購買拔河機、拔河鞋,只能克難將繩索綁在大樹上鍛鍊臂力,每當比賽時還必須向鄰近學校商借拔河鞋。沒想到一場莫拉克颱風,當地冠上「災區」名號,反而扭轉命運,桐林國小藉由家扶基金會獲得企業贊助,購得全新鼓具,甲仙國小則因導演楊力州拍攝重建紀錄片《拔一條河》,凸顯甲仙國小拔河隊艱困的練習狀況,才獲得教育局的關愛,給予經費補助。偏鄉小校原本的資源遠不及都市,倘若學校沒有能力彌補,勢必加重城鄉差距。桐林國小校長溫旭亮感嘆,他一直希望幫孩子買鼓具,但是教育部提供的經費相當有限,若以發展特色課程的名義,申請到的經費頂多僅有3到5萬元,「根本不足以買一套鼓」,光是一個大鼓要價5千元以上,依照家長會的經濟能力無法支撐這麼龐大的費用,情非得已才向他校商借鼓具;直到莫拉克風災,才在企業贊助下籌措到鼓具經費,他也搖頭說:「難道只能靠風災才能得到這些資源嗎?」民間或是企業挹住的教育資源都是可遇不可求,加上有時間限制,「救急不救窮」,責任還是該回歸政府相關單位的。教育部現行推動的十二年國教,強調適性發展,導正過往以智育為主的教學理念,更應撥出更多技藝的資源給予偏鄉,讓每個地方的學童都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才藝,激發更多潛能。▲莫拉克風災即將滿3週年之際,家扶基金會舉辦成果發表會,以歌舞表演、展示手工創作,感謝各界援助。(圖/黃士航 文/唐澄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