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祭水難亡魂 勿忘大自然反噬力量

自由時報/ 2012.07.27 00:00
記者廖淑玲/專訪

口湖牽水狀不在農曆七月普度孤魂期間舉辦,而是以當年水難發生日,將先人亡故日作為祭祀時間,成為全國獨特的民俗祭典,雲林縣萬善同歸牽水狀文化協會理事長曾人口談牽狀、萬人塚,不忘提醒環海而居的台灣人,一定要有防洪、注意自然天候反噬的力量,記取歷史教訓,不讓悲劇再發生。

曾人口指出,清朝道光二十五年農曆六月七日、八日,雲林沿海四湖、口湖一帶,遭遇台灣開拓以來最大的水災與接連瘟疫,造成上萬先民罹難。

罹難先民骨骸埋葬的地點,以口湖鄉蚶仔寮半月形大坵墳、北方下寮仔萬人塚小坵墳(見圖,記者廖淑玲攝)較著名,蚶仔寮在一八五一年建草廟祭祀,成為萬善祠前身的開基祖廟,每年農曆六月八日舉辦牽水狀引渡亡靈,下寮仔在一八五二年建萬善同歸祠,在農曆六月七日挑飯擔祭典,水災過後部份倖存村民移至今口湖港東村、港西村,六十四年建立新祠金湖萬善爺廟。

一塚一塚類似小饅頭的萬人塚,是因當初撿拾骨骸,有時將二、三付骨骸放入水缸內,或是將十餘名小孩骨骸裝進同一甕中,各自埋入土中,再於表面塗上石灰,經多次整修遂成今日樣貌,每逢農曆六月七日下寮村民就為萬人塚點上蠟燭,為亡靈祈福,更代表著後代子孫崇敬祖先的心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