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主食混合米麥 台日兒童腸道益菌多

自由時報/ 2012.07.25 00:00
〔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一項針對亞洲國家兒童飲食及腸道菌相調查發現,台灣及日本兒童,由於吃的是米、麥混合主食,所以腸道中的雙歧桿菌也就是好菌比較多;至於泰國及印尼兒童,由於其主食多以米為主,腸道菌以普雷沃菌為多,其為伺機菌,有可能變好,也有可能變壞,不若雙歧桿菌來得好。

這項研究為亞洲乳酸菌聯盟所發表的「亞洲五國十城市之兒童腸道菌與飲食習慣關聯性研究」,研究代表渡邊幸一博士表示,這五國十個城市分別為台灣的台北、台中,日本的東京及福岡,中國的北京及蘭州,泰國的曼古及孔敬,印尼的峇里島及日惹。

每個城市共蒐集三十位八至九歲健康孩童的糞便樣體空寄至日本進行研究。會選擇這個年齡層的孩子,主要因為其大多在家中吃飯,且課業壓力均較小。

渡邊幸一博士指出,研究發現台北、台中、蘭州、北京、東京及福岡等城市孩童腸道內以雙歧桿菌較多,這是對腸胃道有益的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菲德氏菌;至於曼古、孔敬、峇里島及日惹等城市孩童腸道內則以普雷沃菌較多,其為伺機菌,對腸道是好?是壞?很難說。

進一步對這兩組腸胃道菌相孩童的飲食進行分析發現,台灣、日本及中國的孩童平時以米、麥為混合主食,肉類則以豬肉選擇較多,泰國及印尼兒童以米為主食,肉類以雞肉較多。

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蔡英傑表示,近年來,國內孩童飲食西化令人相當憂心,但這個研究卻意外發現,孩童飲食西化的狀況還算好,因為國人平時飲食還是會常接觸到米飯及麵食,孩子回家跟著吃,多少產生了平衡作用。不過,這個研究只能看到八至九歲這個年齡層的孩童,其飲食大多還跟著父母,孩子長大後外食機會多,相關影響還有待繼續研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