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研院新科院士─數學畫、π圓盤、大黑板/「台灣歐拉」于靖 隨時解惑

自由時報/ 2012.07.23 00:00
記者湯佳玲/專訪

走進台灣大學講座教授于靖的辦公室,左邊牆上掛著一幅荷蘭藝術家的「數學畫」,右邊書櫃擺設一面大大π的圓盤,特別顯眼;另一面牆掛上黑板,寫滿數學公式,隨時等待為學生解惑…。

被譽為「台灣歐拉(瑞士數學家、近代數學先驅之一)」的第二十九屆中研院新科院士于靖,專長算術與幾何,曾經在數學界權威性期刊、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行的《數學年鑑》發表兩篇論文,而歷年來台灣只有四篇數學論文曾被刊登在該期刊上。執教以來作育英才無數,有二十多位學生已成為海內外名校中生代或年輕一輩的數學教授。

在于靖心目中,數學是一門精緻文化,也是有深度的學問。從小父母沒有特別栽培,于靖「自然而然就對數學充滿興趣」,從來沒有補習過數學的他,成績依舊名列前茅。遇到不懂的問題,「多數是自己想,跑到圖書館去翻書,為了解題廢寢忘食是難免的事。」

于靖笑說:「數學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遇到問題就一定要去解決,要先了解問題、揣摩問題,然後找出適當方法去解決。」他說,現在對於一下子就解決的問題,「覺得很沒意思」,喜歡經過一番曲折後再獲得解答,「比較有成就感」。

鼓勵學子加強英文能力

于靖是學生口中好親近的老師,學生失戀會跑去找他訴苦,師生會一同去爬山、泡湯,國外開完會也會一起開車到國家公園逛逛,亦師也亦友。然而,于靖認為,台灣學生問問題程度比美國少很多,「台灣學生喜灣埋頭苦幹,不是很懂得『利用』老師。」他說:「老師本來就是給學生問問題的,學生也有權利從老師身上挖掘東西。」

觸角國際化的于靖觀察,從前美國華裔數學教授幾乎都是台灣人,「現在明顯能見度降低」,逐漸被中國、韓國取代,「年輕人未來日子恐怕比我們那一輩更辛苦」;他憂心台灣被邊緣化的恐不只經濟與工業,「學術也是」。他舉東亞國際會議為例,韓國的年輕數學教授英文簡報水準極佳,「三十年前不是這樣的,可見韓國進步很多。」

于靖鼓勵學子加強英文能力,不是只有觀光旅遊的口語,更要強化英文閱讀、英文簡報的能力;此外,努力也是必要的,于靖說:「從沒看過一位一流的數學家是不用功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