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心理學對漫畫擬聲擬態語的效果考察

立報/PanSci 泛科學網 2012.07.16 00:00
心理學對漫畫擬聲擬態語的效果考察--想撼動人心必須從耳眼雙方圍攻

作者:AlexNeo

使用擬音語可增加看漫畫的人的感官聽覺效果,增加感受到的戲劇性張力-

根據日本的媒體報導一位心理學家內藤誼人指出,美國芝加哥大學曾經做過的研究:該學校對大約40份來的具聲光效果的廣告宣傳片進行了其中效果音大量的分析,在實驗組當中有一半的廣告是採用了配合當中影像內容的生動音效,並增添不少聲音內容;而對照組的廣告則僅使用了旁白。實驗的結果證實,在實驗組中在適當時機內加入音效的廣告對參與實驗的受試者來說是較具情感效果並能吸引注意力的。

而漫畫雖然只能有視覺訴諸於讀者們的情感,然而若是適當地加入擬音擬態語的話則能有相同的效果。

根據內藤誼人的說法,這在心理學中稱為「戲劇效應(ドラマ効果)」,可讓讀者融入漫畫情境當中,而日本人一向對聲音的觀察相當地仔細,因此光是要表現下雨程度的擬音語就有「ざーざー」、「しとしと」、「ぽつぽつ」等各式各樣的擬音語可使用!

甚至有一份資料指出,西方人在處理下雨的聲音以及昆蟲鳴叫聲響時都是使用非語言處理功能的右腦來進行處理動作,然而相對地日本人卻會將這些聲音視為一種語言來進行腦部的處理,在處理這些聲音時便會用處理語言的左腦來判斷。(筆者按:現今的腦科學認為腦部對處理各項機能的分區,並不像以往認為地明顯,但確實有處理特定功能時較活躍的腦部區塊,這卻也只是活躍程度相對下的結果而已!)

這樣特殊的民族性或許就是日本現在蓬勃的漫畫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說不定。

資料來源:mynavi : マンガで使われる「シーン」や「ガーン」など擬音語・擬態語の効果とは?

(原刊載於

aniarc動漫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