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各國掀降息潮 效果恐打折

自由時報/ 2012.07.13 00:00
編譯盧永山/特稿

全球經濟前景越來越不妙,歐債危機延燒,美國復甦力道疲軟,中國經濟硬著陸趨勢明顯,迫使各國央行近來採取降息等貨幣寬鬆措施,希能保住成長。

全球經濟疲弱不堪,是促使各大經濟體採取新一波貨幣寬鬆措施的主因。

聯合國六月公布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下修至二.五%。亞銀已調降今年亞洲新興經濟體成長預估至六.六%。

歐債危機揮之不去,導致歐元區今年第一季GDP萎縮○.一%,四月歐元區整體失業率仍高達十一%。美國今年第一季GDP僅成長一.九%,五月失業率再升至八.二%。

主要新興經濟體巴西及印度的成長也大幅放緩,巴西第一季GDP增幅僅○.八%。中國經濟甚至出現大災難的五大跡象,包括企業減少貸款、製造業產出停滯、利率出人意料地下調、進口停止成長及GDP成長預估下調。

從今年五月起,世界各大經濟體展開降息潮,包括巴西、越南、澳洲、以色列、捷克、中國、南韓、丹麥及歐洲央行均宣布調降利率,英格蘭銀行也增加資產購買金額五百億英鎊,美國聯準會則將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計畫延長至今年底。

巴黎銀行富通全球市場公司研究部門主管吉塞爾斯(Philippe Gijsels)表示:「經濟數據沒有太多期待,企業獲利也恐難大好,市場唯一希望的就是歐洲或其他地區推出更多的量化寬鬆。」

但各國央行在前波危機期間已端出類似刺激措施,事後證明成效不彰,且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因此急遽擴大,新的刺激措施能為金融市場帶來多少提振效果,各國央行還有多少「子彈」可以揮霍,都引發質疑。

此外,各國央行推出寬鬆貨幣措施,恐導致全球流動資金過剩,為未來通貨膨脹埋下隱憂,而伴隨流動資金的進出,新興經濟體貨幣的匯率將出現劇烈波動,造成本國經濟也跟著大幅震盪。

這也是聯準會週四公布六月會議紀錄,並未強烈暗示將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的主因。

聯準會決策人士寧願等到經濟出現更多放緩跡象,才來採取進一步行動,不願冒著增加資產負債表和全球不可測知的風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