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立報犇報聯播: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2.07.11 00:00
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1+2」的「陳氏定理」編按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漢族,福建福州人,1953年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中國大陸著名數學家,國際著名數學家。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一位屈居於6平方公尺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6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創造這個奇蹟的正是大陸著名數學家陳景潤。代數方程式的幸福感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他從小是個瘦弱、內向的孩子,卻獨獨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題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使他充滿了幸福感。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由於他對數論中一系列問題的出色研究,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上世紀50年代,陳景潤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裡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上世紀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哥德巴赫猜想」這一200多年懸而未決的世界級數學難題,曾吸引了各國成千上萬位數學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對這一難題提出挑戰的人卻很少。陳景潤在高中時代,聽老師極富哲理地講: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這一至關重要的啟迪之言,成了他一生為之嘔心瀝血、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在數學領域裡艱苦卓絕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終於找到了一條簡明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當他的成果發表後,立刻轟動世界。其中「1+2」被命名為「陳氏定理」,同時被譽為篩法的「光輝的頂點」。華羅庚等老一輩數學家對陳景潤的論文給予了高度評價。世界各國的數學家也紛紛發表文章,讚揚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是「當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個成果」。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1978年和1982年,陳景潤兩次受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鐘報告的最高規格的邀請。此外,陳景潤還在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曾獲大陸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陳景潤雖然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毫不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1996年3月19日,在患帕金森氏綜合症12年之後,由於突發性肺炎併發症造成病情加重,陳景潤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逝世,終年62歲。與華羅庚的師生情誼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訪日期間心臟病復發,在東京大學的講壇上猝然倒地,結束了他為祖國數學事業貢獻不止的一生。消息傳來,舉國悲哀,抱病的陳景潤更是萬分悲痛,泣不成聲,他嘴裡不停地唸叨:「華老走了,支持我、愛護我的恩師走了。」1956年,華羅庚接到了這個和自己相似的、飽經苦難、經歷滄桑的青年的來稿,看後十分驚喜地稱讚這個青年,肯動腦筋,思考問題深刻。這個青年人就是後來和華羅庚一樣家喻戶曉的陳景潤。回憶在中科院工作的日子陳景潤如是說:我從一個學校圖書資料室的狹小天地走出來,突然置身於全國名家高手雲集的專門研究機構,眼界大開,如魚得水。在華羅庚教授的親切指導和幫助下,我在這裡充分領略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論研究成果,使我耳目一新。當時數學所多次舉行數論討論,經過一番苦戰,我先後寫出了華林問題、圓內整點問題等多篇論文。這些成果也凝結著華老的心血,他為我操了不少心,並親自為我修改論文。我每前進一步都是同華老的幫助和指導分不開的。正是華老的教導和薰陶,激勵我逐步地走到解析數論尖端的。他是培養我成長的恩師。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陳景潤兩次出國訪問、講學。出於對老師的尊敬,每次出訪之前他都要到華老家道別、請教。華羅庚曾當面對陳景潤和陪同他前來的李尚傑說:「景潤的工作是建國以來,我們在數學領域最好的成果。」華羅庚對自己的得意弟子也是關愛有加的。1984年當得知陳景潤患帕金森氏綜合症時,華羅庚十分激動與難過,他說:「總不能讓陳景潤得這種無法工作下去的病呀!」陳景潤對他的恩師的評價是很高的。1973年,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他稱讚他的導師華羅庚是一位了不起的數學家,希望他在數論研究方面取得更豐碩的成果,認為他在應用數學方面花了太多功夫有點可惜。華羅庚很少評價他的學生,何況他有那麼多的學生,評價不當容易引起誤會。他最多只是在個別談話時偶爾講幾句。華羅庚曾單獨對王元說過:「我的學生的工作中,最使我感動的是(1+2)。」當王元提起他學生的一些其它純粹數學結果時,他仍然重複一遍:「最使我感動的是(1+2)」。========================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