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我見我思-超完美貪瀆案

中時電子報/吳典蓉 2012.07.06 00:00
  權力總是使人瘋狂,也幸好如此,林益世才會狂妄到忘記要透過白手套,完全不在意業者的反撲;這是一次極為徹底的爆料,我們看到林益世自己現身說法、上演一場活生生的貪瀆現形記。   自扁案後,台灣社會再度面臨貪瀆的衝擊,如果說,國民黨是老狗玩不出新把戲,民進黨就是「革命總是吞噬自己的孩子」,這是兩種貪瀆文化,但是對社會的衝擊一致;最悲觀的看法,就如托克維爾眼中的法國大革命,即使經過一番天翻地覆,但是法國中央集權的深層結構卻從未改變;同樣的,台灣經過二十年的民主,政客玩的還是同樣的戲碼,除了金錢政治,其他一切都是假的。   不過,林益世案和扁朝弊案相比,不幸中的大幸是,拜林益世囂張所賜,索賄貪瀆過程一清二楚,毫無灰色地帶,無論是對檢調單位或是大眾而言,這都是足以成為警世教材的超完美貪瀆案例。   因為,很少有貪瀆案如此簡單明瞭、一清二楚,但是台灣需要有這樣的「理想型」(ideal type)案例,來宣示何為政治上錯誤、不能容忍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除了透過法律繩之以法外,台灣需要看到政治人物明明白白的認罪、認錯,彰顯政治畢竟還是有是非之分的;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林益世這次坦承收賄,政治獻金終於不再是索賄的萬用代名詞了。   政客為貪腐認錯認罪,這是台灣一次仍未完成的儀式。法律不等於道德,但是必然包含道德的考量,過去幾年扁家弊案的攻防中,則是道德完全被驅逐,貪瀆案情在複雜的法律程序中慢慢流失,最後變成純粹的法律技術之爭;在這個過程中,政治是非消失無蹤,正因如此,過去幾年曝露出的貪汙案,不但沒有促成政治清明,反而出現政治上的雙重標準,造成更大的政治對立。   總統馬英九在林益世案後強調操守,又惹來道德治國之譏,但是政治人物如果沒有基本的道德自覺,結果將造成更嚴重的政治虛無,政治不等於道德,但是同樣不能將道德完全排除在外。   當然,這次太完美的案例,總令人覺得不像真的,多數的貪汙案件,不會如此黑白分明,常常既是政治獻金又是賄賂,所謂的對價關係總是曲折迷離,令有心查案的人望案興嘆;所以,林益世案的一個後遺症可能是,心有貪念的人得以從中改良作案手法,而我們則鬆懈心防,誤以為任何弊案都可以如此輕輕鬆鬆就水落石出。這個太完美的貪瀆案,也提醒我們不能忘了防貪的制度設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