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梅德韋傑夫為何再度視察南千島群島?

俄新網/俄新網 2012.07.05 00:00
作者:《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志主編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

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再度視察南千島群島,但這次是以俄羅斯總理的身份。2010年,當他首次以總統身份視察南千島群島時,引發了東京方面的大恐慌,並導致俄日關系出現危機。日本的反應今天仍是完全可預見的。但如果說梅德韋傑夫上次視察可用出于戰略考量來解釋的話,那麼這次為何再次“舊地重游”,用意著實令人費解。

梅德韋傑夫任總統期間對亞洲的關注明顯上升,在這種背景下,視察南千島群島完全符合邏輯。莫斯科選擇這一路線是為了彰顯俄羅斯是亞洲大國,並且不打算退出亞洲。被日本視為爭議地區的南千島群島是展示這種態度的最理想方式,而且不僅是針對東京,還包括對中國在內的所有其他亞洲國家。更何況,俄聯邦元首有史以來首次視察千島群島表明,俄聯邦領導層甚至對距離中央極遠的地區也非常關注,從政治上來說,這完全是一招必勝棋。

當時由菅直人領導的日本政府做出的反應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做法很不專業,其程度令人驚訝。梅德韋傑夫首次視察南千島群島讓日本人措手不及(盡管視察行程洩漏,但日本駐俄使館直到最後一刻還在向東京信服,梅德韋傑夫不會視察南千島群島),他們猶豫不決,一方面想採取強硬措施抗議,另一方面卻擔心這只會讓情況更糟。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搖擺不定讓所有觀察家倍感困惑,也使日本政府成了國內激烈批評的靶子。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的做法絕不是菅直人政府受責備的唯一口實,2011年再次更換首相。

首相野田佳彥領導的日本現政府表現的要專業和克制的多,隨著弗拉基米爾·普京重返總統寶座,東京複又燃起了加強雙邊關系的希望。這是可以解釋清楚的,因為如果俄日關系在冷戰結束後取得了一些成果的話(盡管不大,但畢竟有),那麼這些成果都與普京有關系。哈薩林天然氣項目是在普京任總統期間啟動的,2009年普京以總理身份訪日也被所有人視為具有務實性,並且意義重大。甚至在長期未決的領土問題上,2004年普京也曾明確向日本人表明,雙方達成某種妥協是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難以理解的是,梅德韋傑夫總理為何現在要大張聲勢的前往國後島視察。同兩年前那次視察相比,那里並沒有發生什麼新情況,根本沒有一絲好轉。相關聲明可以發表早前的,呼籲部長們視察,首先已經提出過;其次,作為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只需向下屬發號施令就足夠了。舊地重游更多指出的是在這段時間內當地工作沒有進展,而不是証明這一地區的重要性。日本的反應是程序化的:沒有任何一屆政府可以忽視梅德韋傑夫視察千島群島。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結果就是俄日關系將陷入困境,這也可能是政治的一部分,但只是需要理解為什麼。兩年前這麼做有意義,現在這麼做卻令人費解。

俄日關系一直被領土問題所綁架,沒有任何解決前景。很明顯,雙方在多年爭執期間所積累的關于南千島群島歷史歸屬論証的卷宗,對可能解決衝突沒有任何關系。這一交易很難達成,因為對于日本和俄羅斯來說,這都是關乎國家威望的問題,而解決這類問題都是最折磨人的。

但是如果容許妥協的可能,那麼實現妥協的間隙受到兩個因素的制約:俄羅斯國內政治局勢和亞太地區形勢(中國在該地區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分量不斷增加)。

從俄羅斯國內政治來看,並不受制于必須一直考慮社會輿論的俄國當局,換句話說,俄當局擁有足夠的自主權,做出同東京妥協決定的可能性更高。如果讓人們民主表達意願的話(而俄外長拉夫羅夫在就南千島群島公投問題上曾失言),結果實際上是可以預見到的:讓公民投票同意把東西還給別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嚴格來說,當普京八年前暗示日本人有商量余地時,當時是最大的機會,因為當局不僅擁有足夠權力,而且對自己在可預見的未來的前景報有信心。而今形勢的可確定性要少的多,但仍然有這種能力。

第二個因素,取決于中國未來發展。莫斯科和北京雙邊關系中力量和影響的平衡正在發生變化:整體而言不利于俄羅斯。如果當前的趨勢持續下去,那麼數年後(5到7年),俄羅斯的對外政策,至少是在亞太地區,將被迫更多地考慮中國方面的意見。換句話說,俄羅斯在做出被北京認為觸及本國利益範圍的決定時的獨立程度將比現在低。而俄羅斯和日本在領土問題上的妥協幾乎不會令中國欣慰,首先這將是一個先例,而中國幾乎同東亞和東南亞所有鄰國都存在領土爭端,另外俄日兩個亞太地區重要國家關系密切也不是北京所樂見的。

從經濟、地緣政治和安全等各種客觀指標來看,俄羅斯和日本需要擁有正常的關系。領土問題是一個主要的障礙,目前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但若沒有特殊理由,就大可以不去碰它。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