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別盲目遷村 在地避難最心安

立報/呂淑姮 2012.07.04 00:00
【記者呂淑姮多納報導】自莫拉克之後,每當有天災來襲,那幾天國內的氣氛總會變得很不同。媒體除了獵取驚悚災難畫面之外,應當要在災難中發揮更好的功用,讓受災民眾更心安;政府對於災難的處置判斷,更應逐年檢討進步,傾聽民意,防救災並非只是硬體的加強完備。自莫拉克後,每當汛期來臨、颱風橫掃,部落居民就得面臨撤離避難,進而遭到浪費國家資源或住錯地方等等污名指控。「你的災區,我的家」探討「在地避難」的可能性,並從各面向提出建議,傳遞山區部落原住民族心聲。莫拉克以後,南部山區道路經常處在修補狀態,增加居民出入危險。(圖/黃士航 文/呂淑姮)610水災災情遍布南北,在南部山區部落,高雄那瑪夏區、桃源區再度遭遇災情,茂林區部分族人撤至鳳雄營區;鄰近的屏東三地門、德文也有災情,主要聯絡道路中斷,「孤島效應」、「受困」、「營區安置」等關鍵字,轟炸似地出現在每一個時段的新聞畫面上。「這是茂林的運動場,每年鄉運都在這邊辦。」茂林區萬山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梁金堂指著社區活動中心旁邊的空地說。不光是鄉運,大型祭典也在此舉辦,就連天災來臨時直升機起降,也在這長滿翠綠青草的草地上降落。梁金堂說,直升機駕駛們跟部落族人提過,這是個起降的好地點,因為不會有大風來干擾。「每次一撤就撤到鳳雄營區,距離茂林很遠,要下山到平地去了;你們沒去過?這樣不行啦,媒體就應該跟著部落去營區看看,看我們在那邊的『生活』。」梁金堂說。沒有隱私、沒有熟悉的話語、沒有想念的山和河流,不是生活。部落才是家。對長輩來說,最不願意離開的地方就是部落。(圖/黃士航 文/呂淑姮)包括里長鄭善雄、部落會議主席金瑞芳、社區協會總幹事戴文正都說,部落最不希望的,就是在災難來臨時得要被強制撤離,畢竟部落內部狀況算是安全,部落外的聯絡交通卻有變數。族人之所以會配合撤離會有幾個原因:有慢性病患要定期就醫、就學就業者考量、物資問題。這一天,萬山部落內的領袖們聚集在一起,主要是有來自台北的旅居都會區原住民族文化交流協會到訪,並且帶來台北民眾捐贈的善心物資。有乾糧、日用品、衣物,希望提供部落使用,不致於在受困時會遭遇物資匱乏的困境。茂林區都是魯凱族的居住地,萬山再進去,最裡面是多納部落。道路上隨處可見新舊不一的景象,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不停地修了再補、補了又修的過程顯現。幾處路段路基明顯未穩,靠外側的地基露出缺口,就像一塊表面完好的蛋糕,卻有人用刀子偷偷刮去了內層,一碰就塌。多納的里長江魯金雲也代表多納接受了物資,但談到避難措施,她的語氣十分堅定:「我們沒有離開這兩個字。」她說,長輩們「天氣預報」,和現在的氣象報導描述不同,由族人觀察星星、雲、昆蟲變動、水流變化等自然界現象,綜合生活經驗判斷即將到來的天災是否會造成嚴重後果。重要的是,族人會準備好避難時的食物清水,絕不會有離開部落的念頭。高雄茂林區萬山部落往多納部落路上,山體仍在持續滑動中。(圖文/呂淑姮)遷徙,雖是族群史上必然的過程,但盲目遷徙、斬斷文化牽絆的遷徙,卻從來都不是誰必需要承受的傷痛。日前由中央重建會與高雄市府現勘,中央顯然聽見了部落的聲音,開始思考在地避難、就地安置的可能性。只是該如何開始、有哪些細節要注意處理,卻是尚未開始討論的難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