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台灣鯛也能做成皮件! 還能變身魚翅、化妝品

欣傳媒/欣傳媒 2012.07.04 00:00

圖說:台灣鯛經濟價值愈來愈高,魚皮也能做成皮件。(記者梁峰榮攝)

欣傳媒 | 記者梁峰榮/台北報導

台灣鯛近幾年很夯,不僅可以做成酥炸魚條、火鍋魚片、生魚片,尾鰭還能做成魚翅、魚鱗可提煉出高價膠原蛋白,用途愈來愈廣,最近還有業者將鯛魚皮製成皮包、皮夾。昔日被視為低價魚種的吳郭魚,有了響亮的新名稱,身價翻了好幾倍,台灣農漁改良技術令人欽佩。台灣鯛皮件目前仍處於研發階段,但由鯛魚皮做成的皮包、皮夾,已經吸引不少國際人士矚目。國際上魚皮製成的皮件,以泰國珍珠魚最具代表性。珍珠魚是魟魚的一種,經過強化處理後,魚皮強韌耐用,且具防火性,加工製成皮帶、皮夾、零錢包、鑰匙圈均合適。本土業者不甘示弱,正努力研發台灣鯛皮件。台灣鯛的前身是吳郭魚,原產於非洲莫三比克,又名非鯽、羅飛魚、福壽魚、南洋鯽、非洲仔,適應能力很強,湖泊、池塘、魚塭,甚至排水溝、灌溉渠道、鹽份較高的海水都能存活,屬雜食性魚類,食物來源很廣,包括水草、蟲子、果實都吃,成長快速且易養殖。台灣於1946年由吳振輝、郭啟彰兩人從新加坡引進,因此又稱「吳郭魚」。早期的吳郭魚體型較小,且含有臭土味,價格便宜、數量多,長期以來被視為低等魚種。經過台灣農業改革單位努力,吳郭魚體型變大,經濟價值跟著提昇,批發價格逐年增高,目前以雲林口湖鄉養殖區產量最大。一般來說,台灣鯛可以做成紅燒、糖醋、炭烤、乾煎、煮湯,冷凍魚片可煮火鍋、酥炸,泰國街頭常見的整條鹽烤吳郭魚,同樣盛行於台灣中南部釣蝦場。台灣鯛做成的無刺魚片以真空包裝販售,鮮紅的魚肉加上Q彈有勁口感受到國內外饕客歡迎,甚至還有業者以高規格生產出適合生食的台灣鯛魚片,積極搶攻美國、中東等外銷市場,其中一部分專攻日本,最近又研究出鯛魚方便料理,略加熱就可食用。不僅如此,在台灣鯛養殖業者、地方政府與生化科技專家努力下,從原本丟棄無用的吳郭魚鱗片中萃取出膠原蛋白,進一步研究出保養品上市,包含膠原蛋白粉、精華液、面膜等產品,使得低價的單純食用魚,變身為多功能魚種。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