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談防災 政府民間都該檢討

立報/呂淑姮 2012.07.02 00:00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暴雨來襲,水患治理新思維」座談會,2日下午由立委張曉風、田秋堇辦公室在立法院舉辦,由NGO團體參與討論。座談會邀請台灣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博士廖桂賢到場分享。為保都會 犧牲上下游廖桂賢說,台灣的治水工程常是全面性犧牲河川所有的生態,但只能換到短期的防洪效果。防洪效果與工程一旦碰上超出估計的天災,也都形同虛設。廖桂賢提到,官方設計防災建設應考慮其設計是否難以執行,例如建成後需要更多金錢人力維護,工程人員易生操作不當等問題。「治水成本經常被轉嫁,犧牲上下游保護都會區。」廖桂賢說,無論國外或者台灣都有太多例子顯示,在防洪治水或各項水利建設上,官方思維經常都是用銅牆鐵壁把都會區圍起來,犧牲上游生態之外更犧牲在地居民的居住權,是極度不公不義的做法。例如為了建造水庫提供都市使用,威脅利誘上游居民離開居地,在台灣,受害者經常是原住民。張豐年則以大量豐富實例舉例,治水與防洪、排水設施不當造成的後果。例如霧社水庫、廬山溫泉、集集攔河堰之間的關連性,張豐年說,水庫淤積通常從水庫尾端開始往上延伸,雖有編列清淤預算但通常並無成效;中游攔砂壩劇烈破壞生態,「接下來,為了保護無用的攔河堰,不斷在河床上堆積各種防禦工事,但是也沒有用。」張豐年說,過度水泥化的河川、做了堤防反而淹水的區域、遭遇水災不堪一擊必需一修再修的道路,都顯示工程品質和施工思維大有問題。他也說,市區雖有排水道,但排水孔小又容易阻塞,水道被蓋壓住後水壓無法宣洩,都會導致都市排水系統失靈、倒灌。高132線為高雄市茂林區萬山部落、多納部落對外聯絡唯一道路,從八八風災以來,道路多處坡地崩塌,路基橋梁遭土石流沖毀,往來交通數度中斷。(圖文/黃士航)另外,包括河道被截彎取直反而無法有效疏通、河岸大樹遭到各種工程砍除;如同人體動脈硬化的河川優養化、與河爭地的工程建設,河床峽谷化導致河水水流落差、加速衝擊破壞橋墩建設等:「重點就是工程浮濫!治水工程有其必要,但浮濫導只會致人民受害。」張豐年說。部落外防災 專家打0分在防災避難措施,此次610水災有不少原鄉部落自主實施起非常專業的在地避難,值得借鏡參考。2日座談會上與會者談到部分部落以外的防災演練,幾乎一致給予零分的評價。「防災避難?老百姓根本不會想配合,因為實在太麻煩了!」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梁蔭民說。雲林環保聯盟協會總幹事廖冠茂則說,當六輕一再發生火警後,地方曾要求縣府和台塑要開始準備地方上防災訓練,「迴避就是他們的反應,避而不談。」廖桂賢建議,民眾和政府都要改變觀念,從治理防禦災難到與環境災難共存,找出因應之道,而不是用強力手段改變自然樣貌。座談會中,與會者最關心的焦點之一是環境教育。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徐嬋娟說,未來民間團體應努力將水利知識帶入社區,更積極和公部門對話,建立民間和政府的溝通管道,才會有安全的水資源環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