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林毓生:台灣民主在原地繞圈

中央商情網/ 2012.07.02 00:00
(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2012年7月2日電)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今天指出,台灣的教育不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歷史有認知,台灣的民主若不想繼續在原地繞圈,需往具體內容發展,首先可從「民主在美國」這本書切入。

林毓生今天因為批評現今大學評鑑制度,備受大眾媒體注目,教育部長蔣偉寧也因此一再說明評鑑制度將會更改。

不過,林毓生除了關切教育,身為台灣歷史上最受推崇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典範之一殷海光的學生,林毓生也是知名的社會思想學者。

對於台灣當前的政治發展,林毓生今天表示,台灣人對民主其實仍非常生疏,連政治人物也不知道什麼是民主,「不客氣的說,根本沒進入狀況」;民主只是口號,只是反對;只是在立法院胡說八道、對官員不禮貌;「這叫民主嗎?」

他相信他形容的這些,台灣隨便1個普通人都會說這不是民主,但是,什麼是民主?

林毓生認為,台灣就是一直處在不懂得什麼是民主,現階段的層次中,沒有辦法更進一步,原因是缺乏具體的教育;就像騎著馬在繞圈子一樣,馬也累,人也累,但弄半天還是在繞圈子。

也因此,他具體建議,應該從法國政治學者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的經典名著「民主在美國」切入。

林毓生說,這本書為什麼重要,因為非常具體,把美國民主運作各種機制,以及後面的文化說得很清楚。

但他也強調,書不是看而已,要能真正了解內容的複雜性、深厚性,以及未來各種反思。要有很好的教育體制,有老師、學生有興趣才行,學生沒興趣也沒用。

林毓生指出,台灣民主發展有一段歷史了,但基本教育不注重這塊,沒什麼人說得出對台灣民主發展有正面貢獻的人,例如殷海光,他相信到台大校園內去問,9成的人應該連聽都沒聽過殷海光。

他進一步說,台灣的教育不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歷史有記憶,但對過去的歷史不清楚,要怎麼面對未來?

林毓生強調,所謂記憶是指對歷史蘊含的意義的了解,如果不懂,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那裡,如何了解未來。

林毓生認為,具體落實教育內容在台灣一直是大問題,例如問大家要不要走向比較深耕的民主,比較有內容的民主,相信大家都說要,但卻不知道如何要。

因此他直接建議好好研究「民主在美國」這本書,這本書後來經過知名學者哈維‧曼斯菲德(Harvey C. Mansfield)翻譯,有極好的英文版本,幾乎跟法文版的內容一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