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天后宮木雕精美,除了歷史故事也有活潑的喻意。(記者蘇曉凡攝)
欣傳媒 | 記者蘇曉凡/專題報導
鹿港早期移民來自閩南一代,往返都須經過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隨著先民開墾帶進了閩南文化,而行船人崇敬的媽祖信仰,也隨著移民顯現在鹿港的重多廟宇文化之中,更特殊的在鹿港一地,就有新祖與舊祖兩宮,更顯得鹿港人對媽祖的虔誠。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大將軍施琅平台時,就有幕僚從湄洲恭請了媽祖神像,護軍渡海,之後當地士紳請求媽祖神像留在台灣,以保佑這裡的民眾,經過了幾次的擴建與重修,現今位於鹿港中山路的天后宮不但是鹿港地區熱鬧的觀光景點,在台灣的天后宮中也是具有重要的地位。鹿港天后宮的建築規模宏偉,廟宇為三進兩院格局,正門空間往內延伸,營造出三川殿的層次美感,三川殿的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式造型,在台灣的寺廟中,很少有前殿採用這一造型,另外,三川殿的石雕、木雕精湛,也堪稱是代表台灣最精緻的作品之ㄧ。天后宮的各類雕刻,也都有著流傳故事或是特殊的寓意,如楊香打虎救父,或是孔明夜進出師表、蘇武牧羊等歷史典故,但也有活潑輕鬆的喻意,如「伸懶腰、掏耳朵、撚鼻子、搔背」等代表「人生四暢」的四種痛快事的木雕,看出古人的幽默。鹿港天后宮地位非凡,從正殿內懸掛了包括雍正、乾隆等皇帝御賜的匾額就可知ㄧ二,此外,許多曾因征戰到台的清朝大員,也都認為媽祖庇佑而獻上扁額,在台灣的廟宇中也不多見,而殿內供奉三尊不同時期的媽祖神像,也都各具有歷史意義。到了乾隆年間,因為發生了林爽文事件,由大學士福康安率軍隊在鹿港登陸,認為是媽祖庇佑,為了感念,於是奏請乾隆皇帝,在台灣府城與鹿港兩地敕建天后宮,因此,鹿港便有了一座屬於民間祭祀,一座屬於官員祭祀的天后宮,雖有新祖與舊祖之分,但時至今日都已是國家文物古蹟。到鹿港的媽祖廟,除了好好祈求一下平安與幸福,也一定要仔仔細細的去欣賞一下廟宇的建築之美,不論是木雕、石雕、八卦藻井、壁畫,都是當時年代的知名工匠留下的經典作品,在現今機械取代大部份人工之後,同樣的廟宇建築反倒是少了那一點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