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賞鳥趣/賞鳥旅遊輕鬆自在 生態倫理不可少

欣傳媒/欣傳媒 2012.06.26 00:00

圖說:賞鳥活動可以在高山林道,也可以在都市綠地。(台北鳥會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蘇曉凡/專題報導

台灣各地都有適合賞鳥的地方,為自己安排一趟親近大自然的賞鳥之旅,一點也不困難,防曬的帽子,賞鳥的望遠鏡加上一個水壺,就能夠來一場半天到一整天的旅程,不過也別忘記千萬不要因為急切的想要看到鳥類,而採用破壞生態的方式,以維繫大自然的平衡。

賞鳥活動屬於慢活、輕鬆的旅遊方式,對喜好親近大自然的人而言,賞鳥活動不但可以拓展視界,也可以長期觀察環境的變化,一支7到10倍望遠鏡輕裝上陣的旅遊方式,也適合各種年齡層的民眾,甚至不需走出城市,就可以進行一次輕旅行。

賞鳥的目的,當然是要看到清楚的鳥兒姿態,因此「聽聲辨位」尤為重要,根據有經驗的鳥類觀察人士表示,當聽到一隻鳥的叫聲時,這隻鳥一定在面對聲音的120度的範圍內,細心的觀察前方的枝葉,經過練習一定能發現這隻鳥的蹤跡。

不過每種鳥的叫聲不同,如何分辨種類需要靠學習,因此初體驗賞鳥活動的民眾,不妨以跟著各地賞鳥協會經驗豐富的解說員,來開啟一個全新的旅遊方式,以免雖然看見鳥兒,卻因為不認識,而逐漸覺得無趣。

許多愛好攝影的人士,也都喜歡到獵取鳥類姿態的照片,但想要拍攝一張精采的鳥類照片,除了需要大光圈的高倍望遠鏡頭,也要能夠準確掌握鳥兒的蹤跡,難度頗高;台北猛禽研究會秘書長楊建鴻說,過去在沒有數位相機的時代,因為底片有一定的成本費用,大家都會比較珍惜,因此「觀察行為」的事前準備是拍攝鳥類最重要的工作。

就像人類每天會按照一定的路徑上下班,鳥類也有特定的行動路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在加上一點點的運氣,就可能獵取到一張精采的鳥類照片了;不過,楊建鴻說,不少民眾因為貪圖省略觀察的辛苦,而使用餵食、播放鳥音的方式來吸引鳥兒接近,這樣會破壞生態倫理,間接改變了鳥類的生活方式,並不可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