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台積電 金鐘獎 東湖車禍

觀看麥可.傑克森的方法

中時電子報/黃怡 2012.06.26 00:00
麥可自謂旋律總是在血脈裡,成熟了就會自然流露在歌中。舞蹈更是,他自小學任何舞步毫不費力,仿傚一遍就通了;歌聲響起,身體便跟著像發乩似的,每一吋骨肉的細胞都活躍起來。

幸好,紀錄片沒有曝露麥可是從多少張照片中揀選這些共床的「幸運兒」,也未提當他厭倦了與某些兒童共床之後,是怎麼以鉅額支票打發他們的。事實上,第一次疑似孌童案喬迪錢德勒的家長父親,就是擔心兒子與麥可走得太近,然後又被他「遺棄」,會造成兒子一生的遺憾,才毅然出面干涉的。而《和麥可傑克森一起生活》一播出後,公眾反應不佳,麥可四周的人感覺事情不妙,又找來出現在《和麥可傑克森一起生活》的一位癌後痊癒的十三歲孩童加文阿維佐,在《麥可傑克森洗冤錄》中,再次強調麥可是全世界對他最好的人。事後,原來和麥可一年來都走得很近的阿維佐一家,就再怎麼也無法聯絡上麥可了。麥可不告而別,令他們感到極度背叛,因而引來加文的母親控告麥可的第二次性騷擾事件。

「為什麼不能和別人睡在同一張床上呢?」我想這個事件給了很好的答案,因為人怎麼可能任意的隨時終止跟任何一個那麼「親密得可以共床」的人的關係?即使他是麥可傑克森。

在第二次性騷擾爆發後,麥可被逮捕(2003/11/20),帶到警局拍照、印指紋,並繳出護照;他被指控對不到十四歲的加文實施猥褻行為,共十條罪狀,每一罪狀都可以被判到三至十年有期徒刑。2005年第二案審判期間,麥可十年前被迫全身脫光拍下的照片,檢方還一度聲請當庭呈示給疑似受害者指證,讓評審團公斷,幸而法官否決了(Michael Jackson Conspiracy,《誰殺了麥可傑克森:真正認識流行樂之王》,2009,李茲文化)。該年,麥可的十項性騷擾控告都獲判無罪之後,世人預期他會重新站立,可是他仍還嘴硬:「我之所以活著,就是為了能為孩童做事。我不會傷害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小孩。」

崇拜亞斯坦的彼得潘

若非這些公開的污辱,以及財務管控出現危機放棄夢幻莊園,可能麥可對孩童仍不會死心?為什麼?為什麼?

在這些轟轟烈烈的、與孩童有關的「為什麼」的背後,似乎比較少人去談,麥可對孩童的執拗,聲稱「不願意長大」,其實還包含著來自「害怕失去大家(尤其是青少年)之愛的恐懼」。由於太小就生活在公眾強烈的喜愛裡,他雖然感到寂寞,卻無從建立其他模式的愛的互動。他需要家人,然而常感覺到家人把他當成搖錢樹,以繼續享受他們奢華無度的生活;親情變成他們勒索他的工具。他對所謂「愛情」有疑懼,因為眼見哥哥們的愛侶把他們團結的家人關係搞得四分五裂。他沒有真正的宗教認同,無法從信仰中尋獲感情的正確之路。似乎唯有歌迷的愛是永恆的,他們用金錢與時間證明對麥可的愛,而麥可也因而受到社會尊敬。

2003年,他四十五歲了,頭髮開始白了,魚尾紋出現,肚腹漸漸鬆弛,身體上該痛的部位都開始痛了……從少年時代就不喜歡自己長像的麥可,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整型,鼻子改得更小了,臉部皮膚漂白後的副作用,真的只是因為生病嗎?眼睛真的沒動過刀?……這位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通俗歌曲界的銷售天王,每次發行新專輯都再創新紀錄,現在怎麼了?可以退休了嗎?他對歌舞的野心不再了嗎?他的傲氣吞忍得下種種污衊與譏諷,會不想對歧視他的人及媒體復仇嗎?

2005年審判期間,多位服務於夢幻莊園的工作人員等證實,除非麥可出外旅行,他每天會花許多時間在家練歌練舞、琢磨曲目。除了孩童之外,他情感的真正投入,的確是在歌舞兩方面。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小湯米戴維斯曾經跟昆西瓊斯說:「這個孩子將會是繼切片吐司問世後,世界上最紅的一樣東西。」那些麥可死後還不放過他的文章,則嘲笑他把自己亂整、瞎整到死,不像人家佛雷德亞斯坦(Fred Astaire,1899~1987),老得多麼優雅呀。

可是把亞斯坦拿來與麥可類比,好像也不太對,儘管麥可自少崇拜的是亞斯坦沒錯,甚至把第一本自傳《月球漫步》(Moonwalk,《月球漫步》,李茲文化,2010)獻給亞斯坦。在1993年,從妹妹珍娜傑克森手上獲頒葛拉美傳奇獎時,他對觀眾說,自小不知多少次,他央求珍妮假扮做亞斯坦有名的舞伴金吉羅傑斯,就為了演練亞斯坦的舞目。但誠如麥可迷在網路上反駁的,亞斯坦的歌喉普通、演技有限,更不會作歌;另有人嗆聲說:「亞斯坦?他根本是麥可的粉絲呀!」

這是真的。1983年摩城二十五週年慶紀念演唱會上,麥可應邀出席(因為他是在摩城發跡的,1968~1975),並以月球漫步的舞步,表演了他新專輯中的〈比莉珍〉,亞斯坦看完電視轉播後,立即輾轉問來了電話,親自賀電麥可說:「你真是個憤怒的舞者。」之後還特意邀請麥可來教他如何跳一段源自黑人街舞的「月球漫步」。

麥可自謂旋律總是在血脈裡,成熟了就會自然流露在歌中。舞蹈更是,他自小學任何舞步毫不費力,仿傚一遍就通了;歌聲響起,身體便跟著像發乩似的,每一吋骨肉的細胞都活躍起來。亞斯坦的舞姿令人著「迷」,但麥可的舞姿會令人著「魔」,因為從麥可的動作,大家可以「目睹」強勁的節拍,立刻感染上歌中的喜怒哀樂,連歌詞內容都往往被撂在一邊了。不如說,麥可是從身體的律動來帶出音樂的,像他數百年、數千年前在非洲的黑人祖先們那樣,歌舞來自原始的本能;他只要一上舞台就熱情洋溢,時常在飆舞時,他的表演成了連他自己都幾乎無法控制的獨立生命。

我們從《未來的未來》(This It Is,2010)這支他逝世後才剪出來的紀錄片,可以清楚看到,當他開始跟著曲調動作時,馬上會察覺音感的問題,立刻要求更改編曲、調整樂器、變換背景等,以達成他要的音樂效果。

MV天王: 一個人的超大跨國企業

從《牆外》(Off the Wall,1979),到《顫慄》(Thriller,1982),從《飆》(Bad,1987)到《危險》(Dangerous,1991),《歷史》(HIStory:Past, Present and Future,book1,1995)與《萬夫莫敵》(Invincible,2001)也不例外,舞曲佔去專輯的一大半曲目,因為唱片公司及製作單位都知道,要博取世人(尤其是年輕消費群)的心,能夠讓人隨歌起舞的曲目很重要。

麥可童星時代以抒情歌起家,如I’ll Be There和〈班〉(Ben,1972),然而為了應付夜總會、演奏會的現場觀眾,旺燒人氣,舞曲越形不可或缺;在他少年階段,有一段時間想脫離兄弟們單飛,主要就是認為自己作主的專輯,可以多放些抒情曲,但這畢竟是個純粹商業導向的行業,為了成功,後來他的舞蹈本能居然真的凌駕歌唱本能,成為他衝破難關、屢屢致勝的關鍵利器。

1980年代,由於影像科技突飛猛進,唱片公司發現融合歌舞於戲劇情節的MV,可以擴大音樂的視覺領域,麥可這才找到他真正的一片天。這時,秀場已進到客廳裡的電視機,崇尚完美的麥可,遂決定徹底改造自己的臉。我們一般人照鏡子,看到的只是自己,麥可看到的自己,卻是各種膚色觀眾眼裡的自己,他忽然感到黑色的皮膚是一種限制,不但是美感的限制,還是對他身為一個「全方位的人」之認同的限制。除了臉型的小整容大整容,他的膚色也逐年變淡。到1995年〈你並不孤獨〉MV出現,麥可特意敞開上衣,還有全裸的遠鏡頭,露出乳白的身軀,所以有了談話性節目的揶揄:「麥可從三十二歲起就不再是處男,從三十五歲就不再是黑人了。」

(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