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小國的生存之道

立報/社論 2012.06.24 00:00
總統馬英九除了在連任的就職演說中高舉「中華民國」,上周接見「聯合國學術系統理事會」(ACUNS)候任會長威廉斯(Abiodun Williams)一行時,再次以聯合國憲章裡仍保有「中華民國」的名稱而闡述其兩岸的立場。其實,馬英九宣稱根據《憲法》而來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和主張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獨派」有個共同之處,咸認為現下治理之台灣,是一個小國,無論就土地、人口或存在於中、美、日三方勢力之下,台灣必須更加靈活,敏感於時局的變化。首先,日本右翼勢力蠢蠢欲動,上周三(20日)參議院修改了維持34年的《原子能基本法》,增加了「原子能開發要為國家安全保障做貢獻」的內容。《原子能基本法》是最先明確日本不進行核武裝的法律。日本在1968年發表「不製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以來,一直維持該政策。日本這次增加「原子能開發要為國家安全保障做貢獻」的內容,被認為是要放棄「無核三原則」,為將核能用於軍事目的作準備。固然日本此舉,意在中國,但諸如釣魚台爭議及東亞和平等議題,台灣亦不可能置身事外。預防日本極右軍國主義復辟,是維護東亞和平的共識,不過有論者指出,近來日本右翼勢力之所以動作頻頻,主要是因為美國高調重返亞洲的副作用。美國重返亞洲是與中國進行貿易戰爭的戰略佈局,短期內不可能改弦更張,造成的「副作用」應視之為必然之惡,既無法根除,也絕不可附和。然而,中國的擴張亦非官方修辭所謂的「王道」。目前中國給予發展中國家的貸款總額已超越世界銀行,且多數與自然資源相關,以基礎建設的方式進行,引起西方國家高度關注。中國持續增加對外的援助,雖然沒有類似世銀的結構調整方案(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SAPs)附加太多總體經濟政策與行政條件的改變。不過,中國的援助多屬綁標援助(tied aid),通常要求70%的工程由中國企業承包,其他30%也往往是由當地與中國合資的企業取得,並要求政治上承認「一個中國」。台灣的大戰略前提,就是確認台灣為一個小國的現實,美國與日本不是永遠忠誠的盟友,中國同樣也不是可以全心信賴的靠山。要是國家的領導人不能認清這個事實,盲目的以國族主義情緒選邊站,或者凡事企圖兩面討好,皆非小國的生存之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