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泰利快閃 雨量預測失準/氣象局挨罵 掃到颱風尾

自由時報/ 2012.06.22 00:00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泰利快閃!南部地區總累積雨量只有當初預估的一半,被民眾形容成「來勢洶洶、逃之夭夭」,地方「颱風假」也放得爭議四起,氣象局因此被各界責怪「預報失準」,掃到「颱風尾」!

一開始預警台灣將出現驚人雨勢的文化大學大氣系教授劉廣英出面「調停」表示,泰利沒釀大災是「愛台灣」,預報科學本來就有侷限性,「這大風大雨沒被說中是好事」,各界不要「理盲」,責難「有在做事的單位」。

今年首度讓氣象局海、陸警報雙響的泰利颱風,讓氣象局拉高備戰規格,預警台灣在颱風期間會降下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毫米的總雨量,但實際迄昨日累積最多雨量的測站是高雄市桃源區御油山的七百四十五毫米,僅有預估的一半雨量。

氣象局:移動式降雨帶難預測

氣象局科長謝明昌說,目前氣象局對颱風雨量預測是採取各國數值模式、兼用過去類似路徑颱風類比,並運用統計模式和合成技術等,做出颱風雨量預測,氣象局這十年對颱風路徑已有進步,但是「雨量預測一直是最大挑戰」。

且泰利生成和行徑史無前例,參考個案偏少,再加上是「移動式降雨帶」,後來速度加快,變數實在太多,大雨一波波下在中南部,較不易定點累積,所以累積起來的雨量較少。但也還好不是易釀災的累積型降雨,加上移動快速,對北部的影響也降低,氣象局於是在廿日把總雨量下修到八百到一千二百毫米。

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主任李清勝表示,目前學界沒有一套標準檢視多少的雨量誤差是可容許範圍,「雨量的預測比風更困難」,目前各國氣象單位在評量降雨的準確度要看「預兆得分」的表現,較好的得分平均在○.二到○.三,氣象局對於降雨的掌握度在標準以上。

被台北市聘為氣象顧問的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周仲島則指出,氣象局是全球唯一針對災害型天氣系統提供「定量預報」,有能力針對天氣做出像「預估降雨會有二百到四百毫米」的口語描述,其他氣象單位只做「定性預報」,只能提供「明天天氣是多雲時晴偶陣雨」等形容,氣象局很努力,而且「氣象科學只能追求盡量準確,不可能百分之百」。

學者:路徑罕見 預報料敵從寬

周仲島表示,泰利的確是氣象史上罕見的颱風,從生成到路徑都幾乎沒有前例可參考,尤其台灣已經應戰上一週的六一○豪雨,環境很脆弱,氣象局才會「料敵從寬」,「氣象局實在受到太大的壓力與苛責」。

中央大學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表示,他不認為氣象局的預估有錯 ,因為以前預估颱風的雨量時,很難這麼早,在二、三天前就預估雨量, 都是颱風來時,每三個小時修正;預估的時間愈早,誤差值就愈大。

氣象局預報中心同仁說:「面對外界批評,我們學會調適,至少這回台灣平安,很開心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