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80年代台灣新電影擺脫政令取材本土

中時電子報/張士達/整理 2012.06.17 00:00
■台灣新電影為1980至1990年代左右興起的電影改革運動,揮別過往的愛情三廳、政令宣導等背離現實的拍片路線,大量採用本土文學與歷史取材,貼近真實的台灣,衝撞電檢審查制度,並採用非明星與非職業演員。1982年,中影起用新生代導演執導的4段式集錦電影《光陰的故事》,為台灣新電影的濫觴。

1986年,40歲的楊德昌在台北市家中聚會發表「台灣電影宣言」,對當時的電影政策、傳媒和影評體系提出質疑,爭議性的內容,也暗示了未來新電影方向的分裂。此後歐美「作者電影」以及將電影視為藝術的概念興盛,並因侯孝賢、楊德昌等人的作品,讓台灣電影在國際受肯定。無奈,部分創作者對藝術旗號不成熟地濫用與過度自溺,導致品質良窳不齊,票房失利,成過去台灣電影票房走入谷底的代罪羔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