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上海老相機博物館開張 展現中國民族工藝歷史

欣傳媒/蘇曉凡/台北報導 2012.06.11 00:00

對喜歡用拍照記錄生活的人來說,按下快門的瞬間,就留下了一份歷史的記憶,不過照相機的發展本身其實也代表了一段歷史,近日在上海開幕的上海老相機製造博物館,展出50年代中國自治照相機的歷史,也是中國工業發展上艱辛歲月的一個見證。

位於黃浦區的上海老相機製造博物館分為中國老相機製造廠家專區、120雙鏡頭「海鷗」相機工藝技術區、攝影留念雕塑群、珍貴收藏相機展區、以及一條「海鷗」相機的整套傳統裝配作業線,展示包括照相機在中國的演變與歷史記憶。

50年代中國正從長期的戰亂中逐步復甦,但又面臨冷戰時期西方世界的國際封鎖,所以開始自製相機的計畫,例如仿照瑞典生產的哈蘇500C型相機生產的東風牌120型相機,以及仿照德國生產的萊卡3B型相機研製生產的上海牌58-Ⅰ型相機以及「海鷗」雙鏡頭相機等等。

雖然當時只有仿製國外原型相機的技術,且多半為了滿足政治上的因素,但卻是中國製造相機的歷史上真正開始進行批量生產,一直發展到出口外銷,都寫下歷史特殊的一頁;不過當時光學技術不足,加上後來開放後大量西方與日本相機銷往中國,中國製的相機就逐步退出市場,直到相機數位化後,沒能轉型數位化的中國相機生產真正走入歷史。

為了留下這一段寶貴的記憶,上海老相機製造博物館還特別找來作業線上的老師傅。在博物館中開闢一個「海鷗」4A-109型相機生產線的專區,讓遊客回味過去生產時的狀況;這個仿製德國「祿萊」機型2004年停產,相機由407種零件、89道工序組裝而成,每一道工序皆需資深技師親手調校,代表了當時中國國內最高製造水準。

開館後的上海老相機製造博物館對外免費開放,館內也收藏了許多世界著名的老相機,值得觀賞;來到這裡的遊客可以瞭解相機的發展歷史,及近距離看到過去上海老相機生產流水線,了解這項曾經在中國萌芽過的民族工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