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立報犇報聯播:2012海南博鼇亞洲論壇(上)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2.06.10 00:00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亞洲--新華社專訪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編按主題為「變革世界中的亞洲:邁向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博鼇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於4月1日至3日舉行。本屆論壇有何特色?議題的設置有著怎樣的考量?亞洲經濟在變革世界中如何邁向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未來論壇的發展目標是什麼?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就此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本報特摘錄如下:站在全球的角度看亞洲「博鼇亞洲論壇歷屆年會的主題,既一脈相承,又緊扣當前經濟大勢和亞洲各經濟體最為關切的問題。」周文重說。當前,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依然動盪不安。在歐美債務危機的陰影下,全球經濟始終充滿許多不確定性。各大權威機構對於未來一年的經濟前景預測傾向悲觀。周文重總結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表現在兩個問題上:一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在哪裡?美歐日發達經濟體作為傳統的全球經濟增長發動機,迄今尚未見到強勁復甦的曙光,而近年來開始扮演發動機角色的新興經濟體,作為全球增長的穩定的動力源,還遠未成熟;二是,全球治理結構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如何演化?能否為全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穩定、合理和相對均衡的框架。「歐債危機給亞洲各經濟體提出了加強亞洲區域內經濟貿易投資合作的緊迫性,加快對外經濟合作關係多元化的緊迫性。」周文重說,在這樣一種經濟形勢和氛圍下,「變革」「轉型」「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成為關注重點。變革世界中的亞洲:先行者、參與者、推動者 亞洲經濟如何在「變革世界」中邁向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周文重認為,結構改造與調整,已經成為全球層面和國家層面的時代潮流。「此輪金融危機中,亞洲經濟成為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大,而遭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相對較小的地區。這奠定了亞洲有關經濟體在全球層面結構改革與全球治理進程中的有利地位。」周文重說,亞洲在這場全球變革大潮中,既是先行者,又是積極的參與和推動者。然而,周文重坦言,亞洲地區經濟長期快速增長所產生的效益和財富,還沒有公平地惠及到社會的所有階層,經濟增長還沒有充分帶動整個社會以及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的全面發展,亞洲地區各國各經濟體之間的發展差距也在拉大,亞洲地區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環境、人口、資源與能源的制約因素也日益突出。國際經濟秩序不合理的扭曲以及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定,也給亞洲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帶來日益嚴峻的挑戰。在周文重看來,上述種種因素,形成了亞洲各經濟體在後危機時代邁向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巨大障礙。要清除這些障礙,只能依靠進一步的結構改革以及深化地區合作,共同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立足亞洲 面向世界從2012年起,博鼇亞洲論壇進入第二個十年。未來其發展目標和方向是什麼?博鼇亞洲論壇作為亞洲的重要視窗,又將如何加強亞洲與世界的溝通?「隨著全球經濟重心加快東移,隨著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異軍突起,博鼇亞洲論壇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壯大的機遇。」周文重說。他強調,準確把握亞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勢、及時抓住亞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機遇,為服務亞洲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搭建一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高端交流與對話平台,促進各國各地區的各界人士就共同關心的宏觀問題、以及具有共性的微觀話題,坦誠交流,凝聚共識,加強聯繫,促進合作,這是博鼇亞洲論壇今後的努力方向。周文重說:「只有站在全球的角度觀察和思考亞洲問題時,才能更準確更深刻地抓住問題的核心。今後,博鼇亞洲論壇在立足亞洲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將繼續秉承站在全球的角度看亞洲這個原則,策劃好組織好有意義有內涵的各種活動。」-------------------------------------------------------------------------------------------------------------亞洲和世界繼續分享「中國紅利」--博鼇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綜述亞洲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目前,亞洲經濟總量已占世界的30%以上,經濟增長對世界的貢獻率超過30%。論壇年會發佈的《亞洲經濟一體化2012年度報告》說,亞洲成為全球新興經濟體最為集中的地區,後發優勢和發展潛能進一步展現。在此輪國際金融危機中,亞洲經濟率先復甦,呈現較好的基本面。在歐債危機陰霾尚未退去的背景下,今年的博鼇平台充滿了對亞洲經濟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測,展示了亞洲的自信。哈薩克總理馬西莫夫在開幕大會上說,亞洲大陸政治和經濟影響不斷加強,我們可以預期,21世紀將成為亞洲迅猛騰飛的世紀。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以什麼樣的理念指導亞洲經濟,成為各經濟體關注和思考的焦點。以色列央行總裁費雪(Stanley Fischer)說,對中國及亞洲而言,快速增長還有很大的潛力,從國際上看,中國和其他領先的新興經濟體,將在引領全球經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將承擔更多的責任。轉型成為亞洲時代主流肆虐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機,在給世界經濟注入諸多不確定性的同時,也使各經濟體更加感到順應變革、參與變革、推動變革的緊迫性。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洲各經濟體以出口導向、投資驅動以及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投入為特點的增長模式,日益顯現出不平衡和不可持續性;亞洲地區經濟長期快速增長所產生的效益和財富,還沒有公平地惠及社會的所有階層,經濟增長還沒有充分帶動整個社會以及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的全面發展,亞洲地區各國各經濟體之間的發展差距也在拉大,亞洲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尋求亞洲經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亞洲各國不約而同的追求。內生增長、互利共贏、包容兼蓄、和平發展等觀點,成為此次博鼇年會的「熱詞」,引起與會嘉賓和代表的強烈共鳴。從各國領導人、學者、企業家的發言和論壇發佈的報告,可以看到亞洲對發展轉型共識開始形成。博鼇亞洲論壇理事長、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年會主題晚餐會上說,當前,靠出口主導型取得迅猛發展的亞洲國家,如果繼續走老路,其經濟增長必將受限。基於此,亞洲國家應一方面以本地區為市場,一方面不斷擴大國內需求。馬來西亞前總理巴達維在年會上說,給人們公平的分配、公平的醫療和教育,公平的發展機會,已成為政府強調的政策。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在紛紛探索轉型路徑。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影說,企業要不斷提高研發能力,通過科技創新,把產品的品質提升到世界一流水準,提高滿足社會消費需求的能力。在企業內部,要為員工提供穩定、安全的工作環境,提供發展的機會,使員工的收入能滿足消費的需求。亞洲和世界繼續分享「中國紅利」博鼇年會傳遞出「中國擔當」的「路線圖」資訊:繼續促進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型是關鍵,改善民生是根本,改革創新是動力。泰國副總理吉滴叻表示,大陸政府下調今年經濟增速目標至7.5%。這一增速仍然是非常高的。他認為,這個調整不僅會使中國人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也會促進世界經濟的平穩發展。大陸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分析,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率通常達到70%才穩定下來,而中國大陸去年的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增加一千萬城市人口;而每增加一名城市人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至少需要10萬元,這裡還不包括變成城鎮人口的消費升級。城鎮化、工業和農業現代化「三化」並舉,將是大陸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以此不斷助推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乃至更長時間保持經濟適度較快增長。尼爾森全球副主席里克•卡舍認為,中國大陸消費市場的擴大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幫助發達國家解決供應過剩問題。目前,中國大陸是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是許多亞洲經濟體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亞洲重要的投資來源地,各領域交往十分頻繁。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說,中國把對亞洲國家的開放作為下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方向,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也將為其他亞洲國家注入發展活力,還有利於共同抵禦外來風險。(新華社電)(明日續)========================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