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常見蚊蟲肆虐,市售防蚊商品琳瑯滿目,但是在品質管理與規範上,往往令消費者分不清楚。環保署表示,只要標示能接觸皮膚的防蚊商品,管理稽查屬於衛生署,而環境周邊的環境衛生用藥,只要登記有含有化學合成藥劑,則是環保署管轄。
環保署環境衛生暨毒品藥物管理處鄭春菊科長指出,只要屬於「天然成分」的防蚊商品,都不屬於環保署管理範圍,如天然植物萃取的香茅精油等,但是只要含有化成藥劑,且不接觸皮膚,則都屬於環境衛生用藥,須依法登記備查。
目前在環保署登記有案的環境衛生用藥,主要成份包括合成除蟲菊類、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鹽類,以及昆蟲生長調節劑等。但這些藥劑多登記為特殊環境衛生用藥,必須領有專業證照的環保人員,或是病媒防治業者才能從事這項化學防治工作。
據環保署統計,目前市售列於「環境用藥」的防蚊液計有22種,包括歐護、必安住、3M等知名品牌產品。許多民眾會將這些環境用藥防蚊液直接噴在皮膚上,這是不正確的使用方式,因環境用藥的防蚊液未經人體實驗,對人體會造成傷害。
至於人體可直接使用,並取得衛署核可的產品,則有抵蟲凝膠(中國化學製藥)、夏蚊防蚊液大瓶裝(安皮露製藥)、夏蚊防蚊液小瓶裝(安皮露製藥)、防蚊叮噴霧液(人生製藥)、皮寶藥膏(信東生技)五種,均列藥局藥房販售指示用藥與成藥。
鄭春菊科長同時提醒民眾,防蚊商品若標「環署衛製」或「環署衛輸」,屬環境用藥;但商品若標「衛署藥製」、「衛署藥輸」,則可直接用於人體。另外應以個人需求選購,看清產品標示再買;環境用藥防蚊液最好噴灑在門窗,戶外活動時可噴在帳蓬四周及入口。另防蚊用品最好先噴在手上再塗至皮膚,避塗傷口,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