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倫敦奧運回顧 運動會史(4)

民生@報/蘇嘉祥 2012.06.08 00:00
圖左:民國37(1948)年中國參加倫敦世(奧)運前,代表團在南京總統府前由總統府秘書長吳稚輝(前排中)授旗,王正廷、江良規、郝更生、董守義及田徑隊陳英郎(後排左二)等人參加。足、籃隊先行赴東南亞比賽未參加。。(部分圖、文取自「百年盛會─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運動會回顧」)

圖左下:1948年中央日報的「世運特刊」畫頁裡有許多精彩比賽圖片。

圖左下:上海中央日報在民國37年8月的世(奧)運特刊。

【文/蘇嘉祥】中國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發生的「內戰」,拆散了許多家庭,分離許多骨肉,也隔離很多體育團隊,1948年參加倫敦世(奧)運的中國代表團團員,來自大陸各省,東南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各地僑胞,還有台灣省選手,是中國體育史上最具全面代表的一次,只有空前絕後這一次,以後再也沒有了。

1932、1936年兩次奧運都在二次大戰前,當時台灣選手張星賢代表日本參賽。1948年中國是二戰「五大戰勝國」,組織了一支包含各地各族的代表團,卻面臨國家財政困難,人員緊縮,去程旅費籌措困難、返程沒有著落的窘境。

當時參加奧運有田徑、游泳、自由車、足球、籃球等五種運動。從第七屆全國運動會甄選出全國及海外傑出華人成軍,在南京總統府由當時總統府秘書長吳稚輝授旗後開往倫敦參賽。

授旗前由於經費拮拒,足球隊成員有香港、泰國、印尼…等僑胞,先行赴東南亞各國和僑隊友誼賽募款,也找來僑領擔任隊協助負責球隊交通費用。籃球隊也是由國內名華人精英組成,有菲律賓、馬來西亞漢將助陣,他們在教練帶領下,也先到南洋募款比賽。

游泳選手吳傳玉、自由車選手都是僑胞,直接到倫敦會合,所以授旗時只有三位田徑隊員及職員。

1948年第14屆倫敦奧運會,我國第二次派隊參賽,李惠堂已升格為中華隊的教練,柏林國腳也只剩馮景祥一位老將,其餘全換了另一批的國腳張邦倫、朱志成、侯容生、謝錦洪、嚴士鑫、郭英祺、鄒文治、宋靈聖、劉松生、高保正、何應芬、朱永強、張金海、黎兆榮、謝文良、李大輝、葉清榮。

1993年終、94年初海峽兩岸已有體育團隊交流,上海「古花籃球隊」老將來台訪問,隊中就有多位倫敦奧運籃球隊員,他們在台時成為媒體熱烈報導對象,當時「民生報」李亦伸寫:「上海古花籃球隊來台轉了一圈,留給老球迷無比的深思和念舊之情,其中五十年前中華隊遠征倫敦奧運的史頁和點點血淚,在古花離台後仍值得球迷回憶與懷念。

在一九四八年倫敦奧運會,中華隊名列參賽二十三隊的第十八名,陣中十名國手,如今只剩下五人,在台元老級人物于瑞章,今年已高齡七十三,也是唯一在台宿將,其他四人有兩人在大陸,分別是李震中、吳成章,都在訪台之列,新加坡的黃天錫也特地趕來赴會,馬來西亞的蔡忠強近日失去音訊,未克成行。

另外五名國手分別是包松圓、賈志軍、蔡文華、李世僑和余進。還有兩名菲僑陳金德、陳金置兄弟入選中華隊,但菲律賓國家隊也為他們兄弟報名參加奧運,雙包案使得他們兄弟終未成行,放棄國手資格。

倫敦奧運國手選拔賽是我國籃壇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比賽,時值民國三十七年,于瑞章回憶指出,第七屆全運籃球賽在上海舉行,共有二十六支省隊和六支僑隊參加,選拔委員會召集人江良規是選拔賽的主導,現任大陸籃協會長牟作雲當時也是選拔委員之一。

中華隊在上海、香港、新加坡賽前訓練比賽十場全勝,帶著高昂士氣參加奧運,預賽三勝二敗,計勝比利時、南韓、伊拉克,負菲律賓和智利,與智利、南韓、比利時、菲律賓戰績相同,經比得失分商率,名列分組第五,無緣打十六強決賽,落選賽二勝一負獲第十八名。

中華隊在比分之後落入預賽分組第五,歸因於輸給菲律賓太多分,徒留倫敦奧運莫大遺憾。」

「聯合報」伍崇韜也寫道:「兩岸三邊的倫敦奧運男籃代表隊隊員,昨天跨過海峽在台北重逢。

四十五年前在倫敦奧運會上痛宰伊拉克隊一百分,險勝韓國隊一分的中華男籃健兒,自倫敦返國後的第二年,大陸淪陷,隊友各奔西東,誰也沒想到在年過七十以後,還能以球會友。

民國三十七年五月在上海,由全國三十三支球隊選出的十名中華隊隊員,現在還有號稱「黃天霸」的黃天錫(旅居新加坡)、外號「阿弟」的吳成章(現居大陸)、國內籃球耆宿千瑞軍、祖師爺輩的李震中(現居大陸),旅居馬來西亞的蔡忠強則未及趕來。

吳成章、李震中隨上海古花籃球隊一行來訪,年紀雖大,功夫可沒擱下,平常還能打全場鬥牛;于瑞章是全國籃協專案小組召集人,黃天錫現在還帶領三支球隊,名震東南亞。

古花籃球隊是一支平均六十八歲的高齡球隊,古花隊隊歌唱道:「古花古花,鐵樹開花,年逾古稀,歲過花甲,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以球會友,輸贏管他,笑看全球,只此一家。」古花隊陣中另有多名影藝人士,包括「電影皇帝」劉瓊、國華首席紅星舒適、「秋海棠」主角喬奇等人,他們將在元旦和國內老國手聯隊聯誼。」

授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