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初開始,台北市議員潘懷宗便頻頻以「動物死傷過高」來質疑台北市動物園的專業與管理能力,僅管動物園在6/5發出的新聞稿中澄清動物的壽命有限,有非常多的動物在進入動物園之前都受到不當的飼養,但是一連爆出黑熊互咬致死,以及珍貴瀕危的鸚鵡相繼死亡的事件,對平日不瞭解動物管理的多數媒體來說,就是一個見縫插針的炒作契機。那麼,這個事件是否就像一般媒體新聞運作公式一般,首先由民代根據助理找來的資料爆 爆料罵一罵、媒體狂作、相關承辦人對媒體說明、名嘴也來指三道四,最後沒人要信,鄉民狂罵,之後再過兩天就會由另一則新聞殺出取代,整件事就會被無尾熊的可愛與大眾的健忘所抹去? 死亡是動物園經營的必然風險 動物園與家禽畜場唯一的不同就是飼養動物的目的不是食用,而是展示、教育與研究。而因為飼養目的的不同,在專業人力的引入、人力的配置、設施的構築、任務的編組與經營目標上就有非常大的差異,但動物園與禽畜飼養的相同之處就是動物都有死亡的風險。這些死亡風險不外乎年紀大了、出生時的夭折、運送時的損耗、疾病、與人為管理的疏失。這也就是說,動物園的動物並不是永遠的道具,牠們既然是生物,就有死亡的一天,但若它牠們的死亡多半由人為疏失引起,那麼就應該有檢討的必要。 動物園的人力到底夠不夠? 經記者訪問動物園實際執行管理的員工表示,動物會出狀況有很多可能,而且問題重重,完全就是台灣公家單位的縮影,簡言之就是:有學歷的會被分派到他完全不擅長的高階任務,有公務員資格的做多做少領一樣的錢幹嘛那麼拼,但直接在後場管理動物的員工又經常是不可能升遷的技工,有專業有熱忱的人又缺乏幫手。以一個展區來說,每一個展區都會有一個區長,而能擔任區長的人並不見得瞭解動物的飼養,只因為在動物園中「有一定的學歷」。而一個區長必須要能夠規畫展場的軟硬體、人員調配、研判各種任務的需求,試想一個從來沒養過動物,或只會逛動物園但連「如何抓取動物」都不清楚的高學歷份子,如何能夠將動物園的展場管理好?受訪者表示,區長的管理素質差異極大是一個問題,然而市府行政流程繁雜導致許多動物飼養空間的改進無法即時完成,使得動物的照護或疾病醫療受到嚴重的影響。潘懷宗議員天真地認為動物園的獸醫不足,事實上台北市動物園不足的並不是獸醫,而是獸醫助理。以新加坡動物園、倫敦動物園、聖地牙哥動物園這些全球著名動物園來說,其獸醫就像主治醫師一樣,主導特定類群動物的醫療計畫,然而多數的工作是由專業的獸醫助理所完成,絕對不是再由在後台忙了一整天的技工來「順便協助」。 動物園雖大但層級低落只是民代的棋子 台北市動物園佔地廣大,有300多位員工,看起來十分風光,但它其實只是隸屬於台北市教育局下的一個「場所」。所謂「場所」的意思就是它連「機構」都不是。一個連機構都不是的單位,就不可能具有與其任務專業與複雜度相稱的人力員額編制。 動物園員工指出,許多台北市的民代與地方里長,最喜歡使用所謂的「市政參訪」名義招待他們自己的選民進動物園免錢參觀,不但要免錢,還要首長出來接待。接待之後還要順便撈一些伴手禮回去,如果有一個不高興,就經常在市議會修理動物園。熟知台灣民代素質與議會生態的人都知道,只要把主管找去坐在市議會裏一整天連半個問題都沒問到浪費人生就算是一種修理了。有一個層級不高,又有場地,又可以予取予求要求配合活動的「場所」,會有任何的民代支持動物園升格成一個像樣的機構嗎? 動物園不務正業是人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 放眼全球主要著名動物園,沒有任何一位學有專精的園長需要和企業大老闆辦什麼員工活動,或是接待民代當導遊。當外界指責動物園活動辦太多,不務正業,沒有專注在動物的繁養殖保育研究時,記者不禁也想問:是什麼樣的文化使得一個動物園要有這麼多的短期活動?是台灣民眾的口味太大,太沒有耐性,無時無刻需要新的刺激?還是園方真的認為無所不在的教育宣導遊樂活動才是園務主角?而動物都只是活動道具宣傳品?或有太多的活動都是因應企業、學校與北市府的要求無中生有?或者只有這些無間斷的活動才會被上級當成「績效」?使得動物 健康與飼養場管理是一個平時沒人看見,但死了一隻動物就被罵到臭頭的禁區?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動物園一年經費好幾億,為何還有這麼多問題?然動物園員工指出,如果動物園的編制維持目前的態勢,事實上不管多少錢都無法直接對人力產生幫助。更何況動物園的保姆工作,並不是寵物美容,絕對不是非相關科系、只養過兔子小貓的民眾可擔任。 動物園先天不良後天問題重重 當動物園由圓山搬到木柵的時期,動物園還是根據「把動物關起來給人看」的思維來設計展場,再加上很多現在看來極為不專業的構想,使得動物園在現今的管理上產生諸多問題。例如動物園中無所不在的蓮霧樹,就是當時某某認識高層的農友贈送,因為太多了到處種,連非洲莽原區都有,使得蓮霧和獅子一起出現看來十分不像話。動物園管理的陳年問題可總歸為幾個面相:行政層級低、編制不符專業需求、人力訓練不易、給予專業人員的尊重不足、市府行政作業繁瑣、大眾與民代把動物園當後花園或遊樂區,這一切都難以在一朝一夕改進。而這一切究竟只會成為民代的罵人素材?還是真能促成動物園體質轉變、管理提升與人才培育,則因台灣政治風氣而是個未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