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台南述記》純屬巧合

自由時報/ 2012.06.05 00:00
文化部長龍應台如果沒有辦法為台灣過去政治迫害案者找出「加害者」的定義,文化思維的格局就只鎖定在「封閉」,整個文化政策就只能在「現任的龍應台否認過去的龍應台」打轉。

文化部不是預算的整合與加減,如何有一定格局的文化思考,尤其是本土的思維,才有能量去面對「中國文化」的分歧。

如何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廿三年,重新去思維台灣的立場與方向,是一個值得兩岸重新思考相處的方式。台灣如果不能站在人權的立場,不能為被害者發聲,台灣之於中國文化的層次就逐漸降低;反之,台灣若能堅定人權議題,對中國的立場不卑不亢,能為人權發聲時就不噤聲,才能讓台灣的音量加大。

文化是一種對治理的反省,不是一種政策的推進。文化是一種對歷史的態度,不是一種對政治的量度。

如果龍應台因為執政者的延攬而改變過去她所捍衛的「文明」,那麼文化部的成立,只是讓台灣多一個部門去「花錢」;文化部的名稱與龍應台在「文化」界打造範疇只是字句純屬巧合,絕對無法像龍應台過去「非政治」形象般「挑戰當局」。

文化政策論議平台的建立,就只能流於中國文明城市的建設一般,評比的多是「清掃文化」、「盤點立場」。(趙卿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