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環境差 壽險業全面調降EV假設

中央商情網/ 2012.06.04 00:00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2年6月3日電)壽險業去年底隱含價值(EV)出爐,無獨有偶,在全球無風險利率壓低及投資環境趨嚴下,多調降投資報酬率或調高折現率預期,隱含價值年增幅度明顯受到衝擊。

隱含價值是指壽險業調整後淨值加有效契約,可創造的價值,也就是過去已賣出的保單,加計未來可產生的效益,折算到基準日的價值,代表過去的經營績效。不過,由於EV計算有包括折現率、死亡率、繼續率、投資報酬率等變數,基準不同,計算結果會有不同,但外界一般會將EV與股價作比較,評估壽險業股價是否低估。

近幾年因全球投資環境緊縮,無風險利率處於歷史低檔,各家機構法人對於中長期投資報酬率的預期出現極大差異,多數傾向保守看待,因此全球壽險業股價低於隱含價值幾乎已成常態;例如中國人壽(2823)董事長王銘陽多次對外公開喊屈,認為近年資金報酬率都有達隱含價值的假設水準,股價低於隱含價值實在「太委屈」。

已公布去年底隱含價值的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壽及中壽,4家公司共同的特色是對現階段面臨的中長期投資環境,看法更趨保守,且紛紛調降投報率預估,平均調幅近10個基本點(bp);另一方面,也拉高折現率預估;在假設從嚴下,自然影響帳上隱含價值成長,所幸在調整後,淨值、有效契約價值及不動產未實現利益回升下,扣除新壽外,其餘3家隱含價值都較前年成長,其中富邦人壽及中壽年增率還達兩位數。

至於代表新保單利潤的新契約價值(V1NB),則是機構法人計算壽險業未來契約價值的重要依據。該價值除反映初年度保費(FYP)量的成長外,更能看出新保單的利潤空間。

業者表示,這幾年因新資金(New Money)去化管道面臨壓縮,壽險業利差損問題更趨嚴重,不少壽險業者開始力推產品轉型,轉向耕耘利潤空間較高的分期繳商品,不再只透躉繳衝高保費收入。

在結構轉型見效下,去年包括富邦人壽、新壽及中壽的新契約保費都有兩位數成長,且超前中長期設定10%左右的成長目標;中壽新契約價值年增率衝高至65%,成長稱冠壽險同業,顯示新保單的毛利率趨勢往上,有利長期穩定收益。

法人表示,以EV評估金控股價,在台灣有失真之虞,由於國泰金、富邦金在金控結構上採「雙引擎」策略,也就是銀行、壽險並重,銀行占金控股本比重不低,單就壽險子公司計算的EV換算金控每股EV,恐遭過度稀釋,新光金雖然旗下也有新光銀行,但因規模較小,與富邦金、國泰金相比,較貼合現實狀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