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共軍提升反介入能力 令人警惕

中央社/ 2012.06.03 00:00
(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特稿)中共共軍近年來大幅提升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對國際戰略、美中台關係、台海安全都會構成重大影響,需要密切關注。

所謂反介入或區域拒止,在此是指中國大陸為遂行戰略目的,阻止外軍進入共軍可能行動區域或對這些區域進行軍力投送。

據中華網今年初一篇文章,這些關鍵區域主要有三,一是大陸戰略核潛艇陣地所在的北海海域,二是包括台海在內的大陸東部海域,三是石油和貿易海上要道的南海海域。

不過,美國國防部在2012年度中國軍力報告附錄的看法是,中國謀求透過使用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實現更廣泛的反干預戰略,而此一戰略「不局限於一定地理區域或範圍」。

共軍提升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包括多方面作為。最常被外界提到的是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東風-21D主要針對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外界估計射程可達1500公里至2000公里,以10倍音速攻擊航母,能嚇阻美軍航母接近大陸沿海戰略海域。

東風-21D若要發揮作用,共軍必須具備探測、識別、定位、跟蹤航母的能力,這需要衛星、超視距雷達、再入式彈頭尋的器等高科技裝備配合,在指揮、控制、通信、電腦、情報、監視、偵察(C4ISR)各方面必須相當先進。

因而,與反介入/區域拒止密切相關的,顯然還包含太空、電腦等方面的發展。大陸正在建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形成全球性衛星定位網絡;大陸去年發射的「天鏈1B」通信中繼衛星,可用接近即時的速率向地面站傳送數據;大陸還在發展包括反衛星武器在內的各種反太空能力。這些都應與反介入/區域拒止有關。

不只東風21-D,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也包含能威脅美軍在西太平洋和日本基地的傳統彈道飛彈、巡弋飛彈、轟炸機與戰機、水面及水下艦艇。

美國海軍學者此前分析共軍反介入能力時,即把大陸彈道飛彈對美軍在沖繩嘉手納基地的威脅計入。美國「聯合部隊季刊」2011年的一篇文章,也把蘇愷-30MKK、轟-6、精確制導武器對關島等美軍在西太平洋基地的威脅,納入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此外,美方上述中國軍力報告指出,攻擊潛艇、多任務水面戰艦的增加,「都將提升中國在第一島鏈及在打擊任何第三方干預台海問題時的海上優勢」,至於大陸航母艦載機,則可望在數年後形成戰力。

這顯示除東風-21D以外,在探討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時,其海空軍發展要一併計算在內。

中國軍力報告表示,中國領導人支持發展包括網路戰在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和能力,在此背景下,共軍發展了應對台海潛在衝突的3種能力,其中包括威懾、阻滯及抵消美國干預的能力。

儘管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近年來有大幅躍升,但並非毫無軟肋。比如中方偵查衛星覆蓋西太平洋的範圍和時間、數據傳輸和處理的速度、發現及鎖定美軍核潛艇的能力、反彈道飛彈系統的效能、戰機空中加油的嫻熟度等,都構成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限制。

事實上,面對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手段的多樣化和功效的提升,美軍已經開始注意反反介入的課題。諸如網路攻防、太空戰、飛彈防禦、電磁戰、機場維護,甚至反心戰等,都成為其中項目。

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6月2日在新加坡宣布,到2020年,美國軍艦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部署比例將是6:4,一改目前的5:5狀態,此應與共軍提升反介入能力有關聯。

在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增強的情況下,美中關係將更趨複雜。美國一方面會加強與大陸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會和盟友致力維護亞太穩定與安全。潘內達說,美國無意遏制中國,但同時呼籲中國遵守國際法規和秩序,正反映此一態勢。

美中關係演變,台灣不能置身事外。兩岸關係雖自2008年以來大幅改善,但仍需注意大陸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的腳步並未停歇。台灣在努力建構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的同時,對上述相關問題也有待加強研析,以維護國家安全與全民福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