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統一發票 棒球 寒流

搭上藝術「太空梭」跟著黃心健去探險

蕃騰人物/洪于雅 2012.05.31 22:40

活在當下!與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從小在傳統藝術環境家庭中長大的黃心健,台大機械系畢業後,赴美重新學習設計,在矽谷擔任研究員,之後順利的成為美國西岸電玩藝術總監,前途一片看好的他,後來竟跌破許多人的眼鏡,毅然決然回到台灣「大玩藝術」;黃心健說:「只想活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做喜歡的事、與喜歡的人一起。」一路上奇妙的轉折,更讓他在傳統美學與人文,和科技與設計之間迴盪。

在電玩業打滾五年的黃心健說,當時許多同事都是軍方退役的工程師,他們將訓練士兵的戰鬥程式,成功地轉成娛樂下一代的技術,而科技宛如麻藥般讓人無法自拔,1999年發生的科倫拜校園事件,讓他意識到,原本開心的電玩遊戲,竟在現實生活中被高中生模仿成持槍砍殺;他開始有著更大的反省與思考,認真思索到底什麼事情是自己真正喜歡,而不是害怕會傷害別人。因此,他決定離開電玩工業,就這樣回到台灣進行藝術創作。

如何讓每個人快樂?又能藉此把世界變得更好?黃心健重新思考作品的意義與周遭世界的關係,數位版畫就是作電玩的延續,他最喜歡「創造一個世界」,像是一位攝影師把想像拉到現實世界,並讓他人遊歷其中。也因為不滿足平面的創作,他開始發想立體輸出的可能性與互動性,而互動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藝術家提供一個框架,當「人」參與其中,作品才能產生最完美的化學作用。

開啟另一扇「窗」平凡感動最動人

「生命,只有一次!」小時候黃心健的右角膜因受傷失明,民國六十九年,斯里蘭卡為了報答台灣的援助,鼓勵國民過世後將器官捐贈給台灣民眾,他,正好是這件歷史事件的受惠者;十四歲時,黃心健有幸接受一位不知名斯里蘭卡人的角膜捐贈,從此以後,在他不透明的右眼角膜上,重新開了一扇窗,而他的身體,也成為紀錄這歷史事件的一頁。

眼睛,堪稱是人的靈魂之窗,也因為特殊的身體經歷,讓他興起製作「身體之書」:一個以「人體」紀錄台灣歷史的計畫,黃心健說,許多人的身體,一定有屬於台灣特別的故事與歷史,而身體之書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去蒐集那些讓人感動的影像與文字紀錄,這些平凡又單純的小故事,反而更能觸動人心,他也因此成功獲得Keep Walking夢想資助的補助。

「身體之書」作品之中,有來自不同年齡層、或是不同國籍的人,甚至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八家將、土地公、客家文化等等,隨意將它們拼湊在一起,不用過多言語,光看圖片就能勾勒出不同的故事。當垂釣的金耳環遇上時髦耳環、小孩滑溜的皮膚VS.土地公伯伯,不僅可以看出不同歲月洗禮的痕跡,也能代表著深遠的意涵。

當初黃心健會選擇回台灣進行藝術創作,就是因為對這塊寶島有著深厚又特殊的情感,也覺得台灣是一個獨特又多元的國家,能容納不同民族和平相處、日漸茁長,讓他感到特別的溫暖與難得。

獨特的故事氣息 嗅出濃濃台灣味

2001年回台灣後,黃心健成立「故事巢」工作室,專心從事藝術創作與商業設計;『故事』意味著將各種事件,用說書人的自由聯想串連起來,如同法國導演高達所說:「一個故事應該有個開始,過程與結束,但不一定要是這樣的順序。」『巢』代表著一群飛行事物匯聚起來的地方;「故事巢」的符號,是由逗點、句點與分號形成的圖案,代表著故事中留白的空間,適時的停頓反而讓人更期待。

有人曾說:他是個跨足商業與藝術的「A型人」!看到那些宛如迷宮般詩意的作品,及充滿「故事」與濃濃人情味的作品,黃心健不只在美學發想上悠遊的翱翔,還擁有超高技術的執行能力;他說,比起酷炫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意,他更熱愛「感動」與深具「意義」作品,並且從創作中認識世界。

在美國待了十幾年的他,許多人都會好奇:「幹嘛回台灣?」,黃心健說,在台灣任何的城市隨便一看,不用過多的文字解釋,就可以讀到很多事情,在國外就不可能做到這樣。「我很不喜歡連鎖的東西,像是麥當勞或是便利商店,因為每家都一樣,少了可以讀出故事的獨特氣味。我回來台灣的心情是這樣。」

傾聽心靈深處 挖掘記憶的藏寶圖

也許是從小受到油畫家母親的藝術薰陶,黃心健的姊姊也從專職護士改行當起了陶藝家,回憶起這一路走來的奇妙轉折,他說:「人啊!真的不用太在意錢,勇敢追求夢想吧!」多充實自己的內在,時時把握每個機會,努力過了!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也不會留下遺憾。

黃心健更推崇讓公共藝術不再只是擺著好看的裝飾藝術,如同安迪沃荷的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打破民眾以前只能站在遠處欣賞的侷限,《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讓每個人也可以親身去製作,感受藝術創作的喜悅與熱情,他更希望有一天,大家見面打招呼的時候,除了問候:您吃飽了沒?也可以問:您,今天創作了沒?

《傾聽》這個座落於樂生療養院舊址的公共藝術,是黃心健最難以忘懷的作品,當初因為興建捷運被迫拆遷的樂生療養院,雖然這是不得已的決定,但每個人還是必須要去思索反省,而反省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傾聽」。所以,在這充滿歷史與回憶的土地上,創立了「傾聽」的地標,這個雕塑不止是當地對於聲音記憶的象徵,同時也結合了網路,將當地社區民眾,對於當地聲音的記憶,可以持續地記錄與分享,讓每個人腦海珍貴的記憶寶圖,能夠被世人永為流傳。

黃心健未來的夢想,希望用「藝術」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以說故事的方法,讓大家宛如深入其境,進而產生「同理心」;他也認為台灣的「軟實力」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要善加利用,一定會越來越有「出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