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社論-忍讓台灣的青春悲歌唱不停?

中時電子報/中國時報 【本報訊】 2012.05.31 00:00
十八歲的少年,應該擁有的是春風人生,然而,李姓高三生卻決定從自家樓上縱身一跳;他當場結束的,不只是自己才剛剛要開啟的人生路,他也同時結束了另一個少女的青春與夢想,讓兩個家庭陷入了難以彌補的憾恨。  十八歲的孩子,應該擁有的是清朗靈魂,然而,兩位陳姓和曾姓高三生,卻在半夜把裝有糞便的速食飲料杯倒向熟睡的街頭遊民;當遊民被嚇醒時,他們竟還佯裝好心詢問:「怎麼啦!?」他們請同學將好幾段的整人過程錄下來,PO在網路上,自稱是「潑糞二人組」,洋洋自得。外界強烈譴責後,他們下跪道歉表示,當初純粹只是因為「好玩」才會這麼做,並不知道事情會這麼嚴重。  十六歲的天空,應該擁有的是繽紛多彩。然而,新北市一位少女遭到邪惡的淫毒集團餵毒成癮,然後再被迫下海賣淫賺錢買毒。當她和其他八名少女被警方救出時,她精神恍惚地向警方說:「我的世界只有一張床。」  十四歲的心靈,應該擁有的是單純天真,然而,台中市檢警掃蕩校園販毒組織時,竟然查獲八個犯罪集團吸收未成年人,在校園以「學生價」販售毒品給青少年吸食,至少有六十多名國高中學生被誘騙染上毒癮,最年輕的只有十四歲,沒錢買毒品,他就加入暴力討債集團。  這樣的青春,你心疼嗎!台灣還有多少生活在黑暗中的年輕生命,在初解人事與不諳解世道的矛盾中,因缺乏人生典範與正確的生命價值,涉入險途、失去盼望甚至生命!  當教育界和政府高度關注十二年國教會不會影響台灣的菁英教育和競爭力時,人們卻發現,無論是所謂的功課好的孩子、會讀書的孩子,還是功課不好的孩子、不愛讀書的孩子,很多青少年都活在負面的情緒和情感中;台灣的青少年已經成了「悶世代」,煩悶、苦悶甚至鬱悶,人生找不到出路。  根據「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的調查,台灣年青少年的平均痛苦指數為六十.一分,其中,最痛苦的項目是對「未來發展」感到徬徨;《康健》雜誌曾經針對國中一年級到三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受訪的青少年有八成表示,心裡的煩惱無處、無人可訴,其中竟有三成想過要自殺,有四分之一曾經自殘、傷害過自己;台灣青少年自殺率是兩岸三地最高,自殺已成為年輕人第二大死因(第一是事故傷害)。學者指出,每一個年輕身亡者背後都代表著有兩百個年輕人正在受苦、傷害自己,因為據統計,青少年每兩百次自殺企圖,會有一名自殺身亡。  孩子們有煩惱時,他們解決方式的前三名是找朋友、聽音樂和睡覺不想它,只有八%會找父母師長談。當孩子心中有困擾難題時,他們習慣向同儕傾訴不令人意外;不過,同學、朋友的年齡、閱歷,其實也都跟他們自己差不多,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建言、解答,幫助他們正面有效地解決問題,實在讓人捏一把冷汗;學者從社會化的觀點指出,父母在價值觀與內在信念上,對子女的影響深遠,而且難以被其他社會化機構所取代,因此,對於重大事情的決策,還是會聽從父母的建議。然而,台灣的青少年們出了狀況,卻不想向師長父母尋求協助,讓人不得不思考,親子、師生間的溝通出了什麼問題?  學者指出,家庭凝聚力有助於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思想,父母和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的關鍵。  然而,台灣有多少父母連孩子今晚在哪裡,都搞不清楚?新北市查獲被迫賣淫的少女,當父母接獲警方通知到場,都不敢相信女兒會吸毒、賣淫;甚至其中一位母親氣得差點昏倒,因為女兒都告訴她是去快餐店打工!女兒賣淫、吸毒,天天生活在一起的母親卻完全沒有發現,這是不為也還是不能也?  仔細思索悶世代的問題,會發現其源頭很可能是家庭結構的崩解或者至少是鬆散──父母忙工作、孩子忙課後輔導,一家人分別外食,親子間的相處時間非常稀少,這要怎麼樣建立親子間合宜的溝通,為人父母者又怎麼樣把正確的、好的價值觀傳承給子女呢?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可能連起碼的威信都沒有。  若想讓青春悲歌不再,恢復家庭功能是當務之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