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拳師腸癌3期口服化療 揮拳虎虎生風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2.05.30 00:00

擁有40年練拳功力的58歲國術拳師黃偉哲,今年過年前開始出現腸胃脹氣現象,甚至一度在右腹脹氣腫如一顆小皮球,至醫院求診診斷,赫然發現已經罹患大腸癌第3期,原本很排斥接受化學治療,豈料醫師一句:「不做化學治療對不起你自己」,激勵他求治的心,除了手術切除後第2天即能恢復打拳,目前正接受居家口服化學輔助治療。(影音/攝影記者陳建榮)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許自齊教授(左)提醒防範大腸癌要趁早。(攝影/黃曼瑩)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許自齊教授表示,大腸癌已經連續3年成為國內5大癌症之冠,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基本仍然以年逾60歲以上為主,不過,近年來門診也發現有一些年僅14歲~17歲的有青少年患者,之前即有一名14歲的國中生罹患大腸癌,發現時已經是末期,後來不幸去世。

目前針對大腸癌的治療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手術,如果已經進入第2期與第3期,將面臨術後輔助化學治療。目前是以氟尿嘧啶(簡稱5-FU)為基礎,並有靜脈注射與口服劑型。

但是傳統的腸癌針劑化療,患者需每兩週住院至少48小時,住院化療對於病友的生理心理影響很大,包括如噁心、嘔吐感的副作用,以及生活品質受影響。

加上辦理住出院手續等時間冗長,造成患者及家屬極度的不便,

現在已有口服化療已經有所新變革新選擇,患者不再需要住院或安裝人工血管,變得更省時與便利,也不必擔心有人工血管注射的感染問題,整體醫療費用比起針劑化療,還可節省一半的費用。此種大腸癌居家口服化療方式,可替代需靜脈注射的5-FU,讓患者可直接在家服藥,並搭配每兩週回診一次打2個小時的鉑類藥物即可,不但節省舟車勞頓的時間,且副作用小、也無須安裝人工血管,是重視生活品質的患者另一種選擇。

許自齊教授表示,相較傳統5-FU靜脈注射,口服化療預後7年仍可提升6%整體存活率;一項新臨床實驗結果顯示,口服化療藥物搭配靜脈注射治療,持續追蹤七年,顯著提升無疾病存活率(7%)或整體存活率6%;不過口服化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主要為手足症候群,即可能出現破皮情況,其他如口腔炎、神經毒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的發生比例皆顯著低於針劑化療。

防範大腸癌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建議一般大腸癌危險群最好1至2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或1至2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至於屬於高危險群的人,包括本身罹患過大腸息肉,或有潰瘍性腸炎病史,或家族中有2人以上患有大腸癌等,都應該在3至5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534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