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歌仔戲班:別只看「企劃案」而看不懂「文化」

欣傳媒/欣傳媒 2012.05.23 00:00

圖說:台灣歌仔戲班《重返內台戲列之四-大稻埕活戲專場》,《運河奇岸》劇照。(台灣歌仔戲班提供)

欣傳媒 | 記者林致婷/台北報導

520後文建會升格文化部,文化各界都對其抱著高度的期待,而始終處於弱勢的藝文團-台灣歌仔戲班也趁著這個機會,向文化部喊話,希望文化部除了主流劇團外,在面對幾乎快要失傳的歌仔戲團時,能夠體諒這些資深高齡的歌仔戲演員,不了解政府單位「遊戲規則」,更不懂如何寫企劃案申請獎補,盼望相關部門別再只看「企劃案」而看不懂「文化」。

六月底即將推出新戲《重返內台戲列之四-大稻埕活戲專場》,台灣歌仔戲班藝術總監劉南芳今(23)日率領眾演員示範演出,為接下來一連四天八場的演出做宣傳,而宣傳新戲的同時,劉南芳也直接向文化部喊話,「我們文化單位通常只憑著企劃案,或是一些專家學者的推薦,但是很難得真正深入民間的戲班,民間的戲班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語言和演出方式,這些演出方式經常是沒有文字的,所謂的「活戲」就是沒有文字的。」

劉南芳接著強調,希望相關單位能夠重視傳統戲班的存在,「在這個社會裡,大家講台語非常的熟悉,過去,沒有人把文化分成高低的等級,但現代社會裡好像只有某一部分的表演團體,我們可以用文化來關注他們,但這些民間的戲班,在對於政府文化政策來講,就像是弱勢的一群,因為這些戲班的演員,雖然一身的好功夫,但這些功夫會隨著時間流逝,他們沒有辦法去寫企劃案,沒有辦法去做很多的宣傳,沒有辦法讓更人去重視他們的存在。」

不只是直接向文化部喊話,眾演員更直接透過創作,「唱」出新聲「五月二十天烏烏,政府成立文化部,講卜甲阮來照顧,聽伊主張真含糊,因不知戲班的艱苦,藝精人貧無前途,阮氏透風甲落雨,因是出嘴黑白呼,想著心內真怨嘆,無采學戲用苦工...」。

「活戲」又稱「幕表戲」,1930年代台灣歌仔戲進入內台商業劇場,由於戲班間競爭激烈,觀眾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為了產生大量新編劇目,當時的歌仔戲班多採用「活戲」的編排方式,也就是相較於照劇本演出,後台只透過一個「排戲先生」向演員講述人物及劇情大綱,接著只倚靠演員和文武場樂師的即興功力,臨場組織所有戲劇情境,因為外台歌仔戲班編制縮減,舞台空間狹窄,讓「活戲」逐漸式微甚至失傳。

《重返內台戲列之四-大稻埕活戲專場》6月30日至7月8日每周六日,共計四天八場七個不同劇目,台灣歌仔戲班的眾多資深演員,要透過《劉備招親》、《運河奇案》、《孟麗君脫靴》、《雪梅教子》等,在「大稻埕戲苑」讓戲迷重溫「活戲」的獨特魅力。

【延伸資訊】兩廳院售票系統:www.artsticket.com.tw電話:02-3393988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