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學者指出當生物多樣性消失語言也會隨之滅亡

yam蕃薯藤新聞/廖士睿 撰稿 2012.05.21 00:00
一篇剛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的論文指出,全球高達70%的語言出現在生物多樣性熱點(biodiversity hotspot)地區,而這些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造就了語言與文化的多樣性,但一但生物多樣性失去,則語言可能就會覆滅。 何謂生物多樣性熱點? 所謂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意指生物的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棲地多樣性以及生態多樣性幾個層面。而這些層面的多樣性越高表示越值得受到重視、保護以及資金的投入。這些資源的投入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生物,也為了人類的糧食、潛在新藥、與生存環境進行保衛戰。以全球角度來說,生物多樣性熱點被認為出現在雨林、山區森林、還有珊瑚礁這樣的環境中,因此南美洲的亞馬遜與安地斯山雨林、馬達加斯加、婆羅州、剛果盆地等地便成為全球關注的地區。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在全球來說則算是中等程度。 語言與生物多樣性有何關係? 根據賓州大學的Larry Gorenflo博士的解釋,人類語言中的詞彙受到該民族所見自然萬物的啟發而創造,若一個語言中與自然萬物相關的詞彙越多,也表示這個文化所在位置的生物多樣性越高,或者所知的世界越寬廣。許多民族的藝術文化、音樂舞蹈、服飾用色、甚至是身體彩繪也都受到文化所在地的生物所影響,所以我們有時候透過媒體的散播,可輕易辨識出某些顏色組合與文化及地域間的關聯。Larry Gorenflo指出,地球上約有6900種語言,其中有4800種左右的語言只出現在生物多樣性很高的地區,意謂著原住民以及未受西方殖民文化入侵同化的部落。他形容這些多采多姿的語言豐富性就像美麗的風景一樣,他也期待這樣的發現可以提供文化人類學者、生態學者與生物學者合作的機會,因為這些未被都市文化侵入的部族文化,他形容這些多采多姿的語言豐富性就像美麗的風景一樣。   此論文的出處在: Gorenflo LJ, Romaine S, Mittermeier RA, Walker-Painemilla K. (2012) Co-occurrence of linguistic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biodiversity hotspots and high biodiversity wilderness areas. PNAS, May 7, 2012 DOI: 10.1073/pnas.111751110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