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驚!「小弟弟」潰瘍行房頻出血 竟是陰莖癌

欣傳媒/欣傳媒 2012.05.17 00:00

圖說: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林儒廷提醒男性要經常檢查「小弟弟」。(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原本就有包皮過長的36歲男性,因為包皮上發生0.5公分的潰瘍,每次行房就出血,兩周後病灶一下變1公分而趕快就醫,治療3週後因為症狀遲遲未改善,且潰瘍範圍擴大,並長出如白色菜花狀腫瘤,醫師幫他以包皮環切術切除病灶並做病理檢查,赫然發現竟是陰莖癌。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林儒廷今(17)日指出,陰莖癌其實並不少見,據衛生署2006年的統計,陰莖癌的發生率在癌症中排名28名。陰莖癌的發生原因,目前認為和局部的衛生不良最有關係,也有研究認為和人類乳突瘤病毒相關。

也有人認為陰莖癌是包皮垢造成包皮及龜頭的慢性發炎,而誘發病變成癌症;過去據以色列的研究發現,出生後即進行「割禮」,即割包皮的男性罹患率較低。而這位男性後來再進行放射線治療以保留陰莖的完整性,目前恢復良好。

林儒廷表示,陰莖癌的好發部位以龜頭最多,其次是在包皮及陰莖主幹,初期症狀常是在包皮或龜頭處呈現乳突狀或菜花狀,或是表皮潰瘍狀長出一個小硬結節等,再逐漸擴散到整個龜頭與陰莖主幹。

患部有時會伴隨著疼痛、出血、小便時有受刺激的感覺、有惡臭膿狀分泌物,或合併股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陰莖癌主要的擴散方式,是經由淋巴系統,首先侵犯股淋巴結及腹股溝淋巴結,再擴散到骨盆腔內。

雖然陰莖癌腫瘤多外露在陰莖上,切片較容易,且病理診斷較易獲得。因為陰莖癌的症狀和梅毒性下疳、尖形濕疣等性病的外觀類似,因此需透過組織切片來鑑別。

林儒廷表示,他曾經接獲28歲的陰莖癌患者目前陰莖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過去治療時常以陰莖全切除為主,而現在的治療比較進步,若需保持陰莖的完整性時,則會以電療、動脈化療、放射線等作為考量。而他也提醒男性,台灣陰莖癌好發於30多歲的男性,當陰莖外觀有變化、反覆發炎,治療效果不佳,甚至有白色菜花狀潰瘍等情況,不要諱疾忌醫,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癌變的可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