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西器樂王見王 大玩「笙簧」音色Cosplay

中央社/ 2012.05.16 00:00
中西器樂王見王

大玩「笙簧」音色Cosplay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0516 18:19:55)文化部即將於5月20日成立,台灣國家國樂團也將更名為台灣國樂團,並於5月24日晚間七點半於國家音樂廳演出《藝軍突起》音樂會,以「異中求同」與「同中求異」的跨界新思維為訴求,特邀指揮奇才顧寶文、現任美國聖約翰基督教路德教會音樂總監、旅美管風琴演奏家張沛倫、知名高音笙演奏家安敬業,首次以飽滿音樂質地的「笙簧」器樂為主軸,結合中國器樂中罕少可吹奏和聲的笙、西樂的管風琴、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建構出亙古又絢爛的笙簧新樂種。

被譽為「五音之長者」的笙,與同為西方「樂器之王」的管風琴,在遠古神話中皆有著傳奇的起源,同樣也是古代服務於宮廷與教會的重要樂器,兩者無論在歷史沿革與發音原理上,皆有著不可言喻的相似性。客席指揮顧寶文表示:「國樂是一個展開雙臂,擁抱多元文化的新興樂種,它存在的價值在於其豐富的音色及獨特的音響表現力,間接呼應本場音樂會突起出色的多元架構。

音樂會協奏部分,有國際知名作曲家關迺忠跨度之作《第二交響樂》管風琴協奏曲,在西方曲式的創作架構下融合鮮明的東方風格;串織六首台灣民謠而成的《台灣民謠組曲》,則首次邀請張沛倫編創及主奏,曲中模仿巴洛克時期的創作技法,依稀可見巴哈音樂的身影,在民謠的熟悉旋律中聽到新音響;另演奏劉文金著名代表作品《虹》三十六簧高音加鍵笙,樂曲以一種沉靜的方式,在貌似現代音樂的創作技法與調性遞變中,呈現中華文化對於生命的詠歎。

特別的是,以管風琴為主的演出在台灣較為少數,而以國樂團編制的協奏更是「罕見」。張沛倫表示:「機會非常難得,挑戰更是高!第一,管風琴的音色彈性很大,壯闊時如排山倒海,在與指揮之間的默契、與樂團音色上的平衡調度上困難度很高;第二,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沒有音栓設定,在技術表現上具有相當的挑戰性。」

除協奏曲目之外,音樂會更網羅多首兩岸三地作曲家的經典樂曲,包括羅偉倫的《青年序曲》,配合多元種族文化的概念,展示青年人熱情而浪漫的情懷;演出國樂泰斗彭修文獲【民族器樂】評獎一等獎的《流水操》,音畫式的寫意技法,創造古今美學對話,令人心旌搖動;另有瞿春泉改編的《聯奏第四號》,以中外名曲為基底,在傳統的素材中,點綴現代音樂遞變的新意。

台灣國樂團《藝軍突起》音樂會,由編、創、演三足鼎立之勢而成的藝軍「聯盟」,將遊走異質音樂界限,樹立中西音樂語言的超樂視野,有關音樂會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訊息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10519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