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應邀台灣國寶級作家黃春明 台南大學談「生活與教育」

台灣好新聞/ 2012.05.08 00:00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以〈看海的日子〉、〈莎喲娜啦‧再見〉、〈兒子的大玩偶〉等小說享譽文壇,並有多篇小說改編為電影的台灣國寶級作家黃春明,於5月8日上午10時回到母校國立台南大學啟明苑演講,其講題為「生活與教育」。

黃春明提到當時在南師(南大前身)就讀時的點滴,他於民國43年就讀於南師,後來轉學至屏師。他特別感謝當年朱匯森校長的協助推薦,讓他可以到屏師繼續完成學業。黃老師進一步提到,在南師期間他到圖書館大量閱讀書籍,擴展自己的視野,對社會上的情形亦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現實主義的社會寫實作品,其苦難的情節都在現實上發展,雖然書中有虛構的部分,但基本上可說是其來有自」,黃春明表示,在南師就讀期間有了社會問題的意識,而在當時所拜讀的俄國文學翻譯,其內容大多為現實生活的寫照。黃老師指出,只要文學具有合理性、代表性、必然性等三要點,則人人都能藉由文學進行溝通,即使來自於不同文化、族群、民族,在讀過該文學後,都能受到感動。

黃春明表示,近年來社會進步,但人們卻在精神及文化層面上有所退化,就連基本的文字能力,都在迅速的科技化中逐漸流失。

他進而指出,其實早年純樸的農家生活中處處充滿趣味的創意。黃老師以一個孩提時期的小故事為例,小時候的他想要買一個風箏,長輩沒有幫他買,反而遞給他一把柴刀,指指家門口的竹籬笆,請他自己做。本來心不甘情不願的他,卻透過做風箏的過程以及與長輩的互動中,不僅學到了「劈」、「斬」、「砍」、「剁」、「削」等的動詞,更學會了文字背後寶貴的生活常識。

黃春明於最後引用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的名言:「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他指出,教育方式應該是把學校課程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其後以鄉下農夫與知識份子做為對比。「鄉下農夫會自謙不識字,沒知識,可是他們種稻卻是不看書就知道如何做,那是從生活工作中累積的知識」。

黃春明表示,懂得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但不識字有時比識字者還懂得做人的道理,「知識變成行為才了不起,否則只是會唱高調」。黃春明說,生活等於教育,兩者交織成密實的網,能網羅住更多東西,此說法呼應了上述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黃春明亦致力於兒童繪本、兒童戲劇的創作,1993年出版5本撕畫童話,1994年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巡迴全台各地,演出多部寓教於樂的兒童劇。2005年創辦宜蘭人的文學雜誌《九彎十八拐》雙月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