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點到島嶼的地景旅程/理性與感性 解讀日本藝術再造計畫之文化政策

欣傳媒/沈佳盈/台北報導 2012.04.28 00:00

人類活動對景觀與生態的影響,有著不可小覷的威力,而自然環境的改變,也再再牽動著生命形態的移轉。點到島嶼的地景旅程,試著由幾種人類活動的議題切入,探討地景美學、生態保育、文化政策,到藝術改造運動等事件,如何與自然環境創造共生和諧的狀態,激盪出人類與土地的溫暖互動。本週六(28日)的欣講堂,於雄獅台大人文空間舉辦,特別邀請講師黃珊珊主講─《理性與感性解讀日本藝術再造計畫之文化政策》議題。黃珊珊雖然年輕卻資歷豐富,她修畢日本東京大學文化資源學研究所文化政策博士課程,歷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專業領域教師、忠泰生活開發MOT/ARTS副理、典藏《今藝術》海外特派記者、早稻田大學研究員、橫濱三年展策展人山野真悟策展助理。2000年以後,日本當代藝術邁向高度國際發展時期,眾多日本當代藝術家獲得國際上極高評價,而日本國內也出現許多以社區再造為主體的藝術計畫或展演活動。日本在文化藝術面上的成功,不因為經濟的低迷而有所影響,反而有更貼近人性的藝術成就。28日的講座以日本「大地藝術祭」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為例,回顧戰後日本文化政策的發展,探索日本當代藝術在理性和感性不同面向的思維以及獲得平衡的過程。當日議題,在黃珊珊獨到的詮釋下,特別吸引了不少女性到場聆聽。地景藝術,美學的巨觀表態,空間的感官體驗,是人與自然共處的和平生態,也是對自然崇高的讚頌致敬,以大地作為舞台的奇幻旅程,預告了多少美麗未知的情節。藝術,蘊藏著無限的想像與可能;自然,人類在它面前顯得渺小而謙卑,兩者之間,如何交織揉捻出平衡互信的新關係,許多精彩的生命故事也由此展開!

圖說:黃珊珊老師以藝術祭帶領聽眾進入文化政策領域議題。(記者沈佳盈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