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冷戰傳奇!「自由中國號」一甲子返台

民生@報/陳小凌 2012.04.28 00:00
【文/陳小凌】在海外棄置近一甲子的「自由中國號」木帆船,即將在台北時間28日上午凌晨,從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港啟航,經由海運重返57年前出發地基隆港,文建會主委龍應台透過網路視訊,和當年駕船勇渡太平洋的船員麥克文、周傳鈞對話,希望透過歷史文獻重新挖掘,努力還原這起冷戰時代發生的驚奇事件。

民國44年4月4號,一艘載有5名台籍船員陳家琳、周傳鈞、种玉麟、胡露奇、徐家政,以及當時美國駐台副領事麥克文的木帆船「自由中國號」從基隆港出發,計劃橫渡太平洋前往美國舊金山參加6月11號的國際帆船比賽,但幾經波折,終於在8月抵達舊金山。雖然錯過了原訂參加的國際帆船大賽,但其冒險犯難、橫渡太平洋的精神卻轟動一時。舊金山港區29號碼頭現在仍豎立一座紀念碑,記載「自由中國號」木造帆船及船員航海經過,並列入舊金山海洋活動歷史名冊。

時隔半世紀,歷經3次轉手、改裝,「自由中國號」因年久失修,船身已殘破不堪。三年前,原本船主有意將其拆卸銷毀,但當年老船員發起搶救運動,甚至寫信給馬英九總統,在官民攜手、台美人員奔走下,終於讓「自由中國號」產權回歸中華民國,4月28日從美國奧克蘭港啟運回台灣。

龍應台指出,就現在學者調查報告指出,實體存在這樣的木帆船全世界僅有「自由中國號」這一艘,再加上這艘船反應了台灣在冷戰時期試圖衝破自由的心情,因此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

記者會現場,特別展示1955年船員們在驚濤駭浪中親筆記錄的「航海日誌」原件,厚達220頁的文字手稿中,把114天海上啓程與舊金山登岸後的所見所聞都記載其中,龍應台特別帶著手套小心翻閱,隨後也觀看「自由中國號」船員麥克文(Calvin E. Mehlert)航程中拍攝的無聲紀錄片,並且透過視訊,和麥克文、周傳鈞越洋對話。兩人已經八十多歲了,身體仍十分硬朗。麥克文說,當年他們的想法很單純,大家都是光棍沒成家,心想橫渡太平洋是個難得的機會,便下定決心,不讓機會失掉。

對於「自由中國號」的印象,龍應台表示,有天晚上她因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就被離奇的歷史迷住,而徹夜追蹤,導致無法入眠,她甚至認為這是冷戰時代一樁神奇的國際事件。

龍應台說,這原來也是一個大江大海的故事,她提出當時疑問,就是在當時「鎖國」政策中,全民都不准離境的時期,為何有5位台灣20幾歲,卻完全沒有特殊背景的單身光棍漁民,可以獲得當局同意,並獲得美簽駕船出航?

龍應台立即指示文資總處透過學者專家,努力尋找與「自由中國號」有關的歷史文獻與報導,果然發現這艘「福船」的來歷曲折神奇,在周傳鈞寫的自傳當中,還提到當時船員冒險一試的突想出航渡洋,還被人密告有投匪的忠貞問題,但最後結果竟變成轟動國際,並被輿論譽為英雄壯舉的愛國事蹟,成為反共抗俄年代的活教材,處處均扣合著台灣冷戰時期的特殊政治情勢。

周傳鈞今天在視訊澄清當年為甚麼會想駕船渡洋?「我是個漁民,年輕就響往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就想要到外面看看,我們想的自由,和政治上的自由不一樣。」

文建會文資總處主任王壽來表示,「自由中國號」因為擱置美國多年,船身前後受損,此次特訂製護欄運送回來,返回台灣後將放置在基隆的海洋科技博物館。同時,文建會也會出書,並拍成紀錄片,紀念這段歷史事蹟。龍應台強調,如果全世界有任何關於「自由中國號」的舊照片與資料可與文建會做聯絡。

圖說;文建會主委龍應台與周傳鈞視訊對話。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