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維特專欄】總體經濟說帖 隱藏人民感受

卡優新聞網/維特 2012.04.25 00:00

近來的油電漲價、學費該不該凍漲,有專業人士提出了若是不能回歸合理機制,將形成「由弱勢補貼大戶」的不公平現象,長期下來等於是便宜了那些富人,所以說油電漲價才能讓社會更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站在學術理論上來說,這樣的說法當然是對的,但是他們卻忽略了「真實當下」的感覺,人民只能感受到自己實際支出的狀況,那些所謂補貼大戶的感覺其實並不存在。

我每年繳的稅就是那麼多,用來補貼中油、台電又如何?難道不補貼國營事業,我的稅收就可以少繳一點嗎?況且人民只對於我這個月油電多支出2,000元有感覺,對於所謂的「補貼大戶」可是無關痛癢,若要一直強調這種弱勢補貼大戶的觀念,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接受。

這種狀況就很像國家目前負債很高,平均每個國人替國家揹了XX萬的感覺一樣,因為個人並沒有「實際」的負債,所以人民對於國家的整體負債壓力,也沒辦法感受。

筆者認為用這種「總體經濟」的概念,來做政策解釋的效果並不大,因為所闡述的影響幾乎都是長期、總體性的,但是一般民眾只關心短期、個體性的衝擊。而且那些總體性的影響,其實在理論上跟實際發生的狀況是有落差的,個體長期所累積的感受,將成為未來的總體經濟。除非政府有辦法明確的告訴民眾,多久之後我們的生活可以好轉,否則人民只能感受到當下的痛苦而已。

用總經的面向有時很難表達真正的經濟現況,因為有特別好的一端,可以讓總體的數據看起來都很漂亮,可是各產業、各階層的真實狀況就會被隱藏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出現台灣經濟成長率上升,但大部分受薪階級的薪資無法提升的狀況。

政府相關單位其實更應該深入民間,從個體的角度來提出政策,否則媒體一再宣稱台灣整體平均薪資有45,000元,這樣有意義嗎?因為7成的上班族根本不到這個水準啊!從總體經濟的角度找出方向,但還是須要從個體的感受配套執行,這才是國民之福啊!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