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AF病友倡議預防中風之道

中央商情網/ 2012.04.24 00:00
(中央社2012年4月24日電)美國商業資訊報導,來自39個國家共70家患者和專業組織於本週齊聚在杜拜,參加在此舉辦的世界心臟聯盟2012年世界心臟病學大會科學會議。

該團體推出了全球患者約章 (Patient Charter)和相關的 Sign Against Stroke in Atrial (對抗心房纖顫引發中風運動簽名活動),向全球發出前所未有的行動號召,力求更好地應對心房纖顫 (AF) 這一未被充分認識、但日益顯著的心血管公共健康突發事件,心房纖顫可導致中風風險增加500%。該「約章」提供了相關對策和解決方案,可防止整個亞太地區數百萬人因心房纖顫引發中風而致殘甚至死亡。

亞太地區的心房纖顫病人越來越多。僅在中國,就有多達800萬人患有這一疾病。心房纖顫是一種心律失常,也是誘發中風的主要風險因素。心房纖顫導致心臟跳動紊亂,時常過快或過慢,從而造成血液淤滯,形成血塊,如果血塊移動到大腦,就會引發嚴重、往往是致命的中風。

在全球性的行動號召下,來自世界各地的 70 家病人組織和醫療學會呼籲公眾、醫護人員和決策者與他們攜手推進這一行動,預防嚴重且危及生命的心房纖顫引發的中風。在此鼓勵人們訪問這項運動的網站www.signagainststroke.com,並簽署這份「約章」,以此表示自己的支持。僅在倡議發起的48小時之內,已有超過2000人透過簽署「全球心房纖顫患者約章」表達了他們的支持。

台灣腦中風學會的胡漢華教授表示:「每年,亞太地區數百萬人都會因心房纖顫引發中風而殘疾。如果我們要預防心房纖顫引發中風會對病人和護理人員的生活造成嚴重後果,我們就必須攜起手來,改善對心房纖顫的診斷和管理。這也是我們呼籲世界各地的人們訪問該網站並簽署這一『約章』的原因。」

心房纖顫的發病不分地域、性別和社會經濟情況,在由血塊引起的中風病因中佔20%。

回顧2004年的亞太地區,東南亞大約有440萬人在生命的某個時期中風後倖存下來,這一數字在西太平洋地區是910萬。同一年,這些地區第一次中風的人數達到510萬,高於癌症新發病例的估計數字。

亞太心臟病協會當選主席,馬來西亞全國心臟協會主席沈桂賢教授 說:「心房纖顫引發的中風比其他原因造成的中風更嚴重。然而,大多數心房纖顫引發的中風是可以預防的。遵照『全球心房纖顫病人約章』中的建議將有助於預防心房纖顫病人出現中風,反過來也能減少亞太地區急劇增加的因中風帶來的臨床、經濟和社會負擔。」

重要的是,心房纖顫引發的中風比其他原因造成的中風更嚴重。這意味著,因心房纖顫引發中風的人不太可能回自己家裏生活,他們需要家人或養老院更多的照顧。然而,只要更加重視教育、診斷和治療,就可以減輕這類中風對病人自身、醫療系統和社會的影響。

該“約章”的相關活動 Sign Against Strok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旨在收集世界各地的簽名,為「全球心房纖顫病人約章」和其中的「五大重要建議」提供支持:1. 開展公共信息和教育運動,提高人們對心房纖顫早期徵兆、中風的風險因素和脈搏檢查重要性的認識2. 讓心房纖顫引發中風的預防和護理成為全國醫療保健的首要任務3. 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被普遍接受的、有關治療心房纖顫和心房纖顫引發中風的臨床指南4.加強對醫療隊伍的醫學教育和最佳實踐以更好地預防、檢測和管理心房纖顫及心房纖顫引發的中風5. 確保能夠儘早並適當地運用各項技術對心房纖顫或處於心房纖顫引發中風的風險中的病人進行預防、診斷和治療。

拜耳醫療保健藥品部 (Bayer HealthCare Pharmaceuticals) 全科醫學負責人歐斯科夫(Flemming Ornskov)博士表示:「拜耳醫療保健很榮幸能夠為這項運動提供支持。提高病人的治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但它需要病人、醫護人員、決策者,非政府組織和行業的共同努力。沒有任何一方可以單獨做到這一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